建不建核电站应由全民来决定 - 核能热议 ChinaNet
热图推荐
    查看: 14125|回复: 0

    [核能热议] 建不建核电站应由全民来决定

    [复制链接]

    24

    主题

    25

    帖子

    207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5
    发表于 2017-2-17 10: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负责人接受采访称,未来10年中国将建60台核电机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林诚格解释,要完成国家规划,按目前在运28台、装机容量2614.8万千瓦,在建26台、装机容量2912万千瓦计算,到“十三五”末,可以达到5800万千瓦,但少了3000万千瓦在建规模;所以“十三五”内需再建28—30台机组。按同样速度,到2025年,还有30台左右需建。
    与此同时,《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南阳、信阳、洛阳、平顶山四市将建核电项目。
    全国和各地争相建造核电站的目的是,解决能源问题,让公众享受到更多和更便宜的电能。并且,对于核电站的核心问题——安全,有关专家得出的结论是,核能是安全、环境友好能源。
    然而,核能是否安全,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较之以前的核能是绿色能源的说法,在事实面前,专业界的提法后撤了,不称绿色,而称友好。但是,这样的安全和友好的能源其实是有前提的。
    2011年3月15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
    核能的安全不是百分之百,也因此,一旦发生事故,这样的核能就不再是绿色的和友好的,而是灾难深重的和人类与地球永远都承受不起的,比人工智能毁灭人类和地球要彻底和迅速得多。
    不过,对于核能专家们来看,核电站的安全是人们常说的“足够大的利益+可以承受的、可控的风险”,业界要做的是“尽可能降低风险”。“主张一种毫无代价的收益”,这是不现实的。
    好吧,问题就在这里。尽可能降低风险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但是这样的风险一旦出现,就是人、所有生物、生态和环境难以承受的,而非可以承受的和可控的。没有哪一个专家可以保证核电站出了事故是可控的,切尔诺贝利的灾难是如此,福岛核电站灾难更是如此,直到现在都难以解决,对人和环境的创伤还在扩大。
    建造核电站兹事体大,远不是专家和政府就能拍板决定的事,看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要经过全民同意才行,在中国也应当如此,或经过全民公决或经过省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和认同。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雷奕安的文章《挺核反核双方的19个问题》已经对是否要建核电站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思考和科学分析。作者认为,如果没有核电,中国的发电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发电量的要求,此外还有巨大规模的发电能力在建,包括基数已经很大的可再生能源,即水电、风电和光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长量完全可以覆盖未来许多年的需求。此外,也有一些专业人员提出,中国建核电是多余的。
    不过,要不要建核电最为关键的门槛是,要看人类现有的能力是否足以处理核电站意外,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出了事故后,人们有没有技术和能力应对这种巨大的灾难。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现在2号机组安全壳内部最大辐射值还在持续升高,可能达到每小时530西佛(1西佛为1000毫西佛),人若暴露在这种辐射中几十秒即可致死。并且,福岛核电站污染水还在源源不断向海里排放,并经过洋流污染全世界。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释放的辐射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世界卫生组织称,50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影响,事故前后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千米的11.5万多民众******疏散。
    除了成千上万的人因辐射死亡、致残、致病和危及后代外,大约有1650平方千米的土地被核辐射危害,栖息于这片土地上的动物、植物也遭到灭顶之灾。这样的灾害要延绵多少年,专家也说不清楚。
    其次,即便现有核电站技术是安全的和有保证的,但是,无法保证管理上百分之百的安全。在日本核电站工作了20年的工程师******宪夫说,“核电厂绝对安全——这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图纸上设计出来的绝对安全的核电站方案,实际上是无法在施工和运行中实现的。
    即便技术和管理这两个要素都到位,也无法抗拒设备老化和自然灾害而引发的核灾难。在核电厂,有长达数十千米的各种配管交织如网。这些配管被上万个焊接点黏合,就像人体的血管,哪怕一条破损,就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再退后一步,即便可以保证核电站百分之百的安全,但是人类在可以看到的未来也几乎永远无法处理废弃核燃料带来的危险和灾难。
    核燃料在燃烧后的乏燃料可以在反应堆乏燃料池内“冷却”20年,即便如此,也达不到可以排放或者无害存放的标准。例如,国内新规划的核电站都是以500万千瓦为基准,为60百万千瓦天/吨铀。燃耗60百万千瓦天/吨铀的乏燃料,存放20年后,还有几百瓦每吨的放射性,以每吨300瓦计,一年有9.5 x 10的6次方西弗(雷奕安副教授的推算)。
    普通人每年接受放射性剂量的上限是5毫西弗,即0.005西弗,只有上述数字的20亿分之一。也即“冷却了”20年之后的乏燃料,放射性仍然是普通人接受极限的20亿倍,也是背景放射性辐射的约50亿倍。
    这也意味着,人类必需要把乏燃料用类似切尔诺贝利的石棺封存起来,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爆炸后,切了一个混凝土石棺将4号反应堆密封,但设计寿命只有10年,现在乌克兰从全球28个国家集资15亿欧元(约合110亿人民币)建一个新保护罩,高110米,长257米,宽164米,大小与巴黎圣母院或者两架波音747飞机相当,使用寿命是100年。但是,这样的保护罩能否完全阻止核燃料辐射同样存疑。
    而且,核燃料铀235的半衰期是7亿年,人类有多少代人能与之抗衡?核灾难是不会有底线的,在人类尚无控制核事故和处理核废料的能力之前,最好别去捋虎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