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国能源报:核电别再错过“新窗口”

发布时间:2021-3-17 20:21 原作者:朱学蕊   来自: 中国能源报

全国两会圆满落幕,对核电行业而言,除了代表委员建言呼吁,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在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更像是一次全新的启幕。过去十年,“积极”一词鲜有被用来表述核电,尤其在核电发展节奏、规模增速明显放缓的情景下,这样的表述预期性显而易见。

从社交平台、行业企业公号到媒体报道,从核能业主、建设企业到装备制造业,确有等到曙光的欣喜。

在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的确是一份相当难得的预期。为什么难得?比一比同是清洁能源的“风光水”就知道,核电过去十年走得有多慢。

2010年,我国电力总装机9.6亿千瓦,其中水、核、风、光装机分别约为2.16亿千瓦、0.11亿千瓦、0.3亿千瓦、0.009亿千瓦;2015年,我国电力总装机增至15.3亿千瓦,其中水、核、风、光装机分别为3.2千瓦、0.27亿千瓦、1.31亿千瓦、0.42亿千万。2020年,我国电力总装机约22亿千瓦,其中水、核、风、光装机分别约为3.7亿千瓦、0.5亿千瓦、2.8亿千瓦、2.5亿千瓦。十年间的变化数据一目了然:清洁能源装机整体实现剧增,其中水电增了七成,风电增近300倍。相比之下,核电装机十年仅仅翻了五倍。

核电发展缓慢,最关键的因素是政策,最重要的考量是安全。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我国随即按下了核电发展“暂停键”,“国四条”对新建核电划出了重点、设置了安全“门槛”。十年间,核电产业先后几次破冰重启,力度虽不大,但陆续有新项目审批和建设,而且在整体稳步推进的节奏下,实现了首批三代核电投产、自主三代核电示范项目首堆发电和后续项目批量化建设。所以,业内将过去十年核电产业的状态总结为:“没吃饱”但也“没饿死”。

那么,“十四五”对核电而言,机遇在哪里?说到这里,想起一位同龄核电人的感慨:“十四五”是“80后”最关键的“窗口期”,是决定前途和后半生的五年。巧合的是,我国核电产业发展至今,正好四十来岁,就像“80后”,身处厚积薄发和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段,尤其在“30·60”双碳目标下全社会清洁低碳转型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的大背景下,核电新一轮发展恰逢其时,当然也会迎来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核电能量密度大、低碳且稳定高效,作为基荷电源,有望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实现减碳目标的优势选项。尤其在我国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双控”压力较大的省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选择发展核电,理论上具有较大空间,这在今年以来电力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可见端倪。例如,国家电网日前发布的该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其经营区域内核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有分析人士测算,除去目前在运和在建机组,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十四五”新投产和新开工核电规模将在3500万千瓦左右。加上南方电网区域内的广东、海南、广西,未来五年全国新建核电项目比较客观。

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核电而言,未来要分享清洁能源这个“大盘子”,首先要直面竞争。2020年年底,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风光”总装机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这相当于在“十三五”并网装机基础上,未来十年新增装机规模要达到6.7亿千瓦以上。试想,届时若储能技术实现突破,或者多能互补实现质和量的提升,那么“风光”短板将不复存在,期间核电是否还能发挥优势?还能否实现业内此前预期的1.2亿—1.5亿千万装机目标?还有,目前“风光”已开启平价上网,未来核电的经济性还能否持续提升?能否更好地参与多能互补和电力市场化竞争?

当然,核能利用不止于核电,“十四五”期间,核能综合利用或许会迎来新的机遇,在清洁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余电制氢、制冷等方面发挥作用。

“十四五”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不同电源要高质量发展,要加快转型,对接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和更广阔的市场,不仅要抢抓机遇,更要“强身健体”,而核电产业要发挥更大价值,不可再错良机!
上一篇:田湾核电7号、徐大堡核电3号机组有望2021年内开建下一篇:中核与上海战略合作首单落地:又一公司揭牌成立!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