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科技小岗”凤麟核: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发布时间:2021-5-5 19:04 原作者:吴彪   来自: 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 -

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体制藩篱。
安徽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创举曾经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惊雷”,也印证了一个理念:“唯有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就是新时代科技创新“小岗精神”。本文记录了一个这样的科研团队——
他们践行着“小岗精神”,以“做有用的科研”作为发展目标。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时代浪潮中,他们敢闯、敢试,率先突破体制,探索“科研、教育、产业、金融”四合一的联动融合的新模式,他们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科技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凤麟核”团队成员代表一行实地考察学习“小岗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大胆开拓,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整体科技实力得到持续提升。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总书记近期指出:“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核工业是************重要基石,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辉煌属于昨天,发展还要看未来。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国相比美俄等核能强国仍有较大差距。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唯有创新,才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从核大国向核强国的跨越。

创新意味着跳出传统窠臼、突破思维束缚,意味着打破固有格局、经历脱胎换骨的改革。在核能创新大道上,活跃着这样一支充满******、富有活力的队伍,他们既是核能基础理论创新的攀登者,又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攻关者,还是科技创新模式的开拓者,他们的名字叫“凤麟核”团队。

这是一支互信、坚固、有情怀的团队,成员心向一处,为了共同的目标,不计个人得失、全力以赴。30年埋头苦干,不惧坎坷,他们在质疑和批评声中越挫越勇。他们的创新实践深度契合当今时代脉搏,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他们闯出了一条从0到1的原始创新的特色道路,短短几年内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展示了中国速度,震惊了国际同行。

“核”之大者,为国为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核能院院士吴宜灿的影响下,“凤麟核”始终坚持“做有用的科研”,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还形成了以“凤麟云”智能核科技软件、“中子光”精密核探测装备、“核电宝”先进核能系统、“麒麟刀”精准放射治疗系统等为代表的“云光宝刀”系列创新技术。

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Rubbia教授的评价:“世界公认的中子学领域引领者,他们的创造性成果代表了近年来中子学及先进核能领域的主要贡。”未来他们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苦难中开花!



2020年,美国一道道软件出口禁令引起国内轩然大波,EDA软件、GIS软件、MATLAB软件……美国对中国科技的压制从不放松,他们知道卡住了软件就卡住了中国科技的脖子。

核领域更是如此。中子学软件是核系统设计的基础和核心。早在1999年,美国国会发布《考克斯报告》,攻击中国“窃取”美国中子学软件MCNP,此后,他们在这一软件上一直对我国实行“封锁”,导致中国数万用户无法合法使用,利用该软件从事的研究和商用行为都会被追责。自主核能软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核电行业的长期发展。

当时,正在欧洲大型研究中心——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KfK)做访问学者的吴宜灿,敏锐地意识到发展先进中子学理论的战略意义和我国软件自主化的迫切性,“外国人能干的事情,凭什么中国人就干不成?”他拒绝了德国合作导师的多次挽留,毅然放弃国外的丰厚待遇,回国后启动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我国自主中子学软件研发。自大学毕业论文工作开始他就专注于这一领域,多年的研究积累使他对这项极富挑战的工作充满期待,更充满信心,他把软件系统命名为“超级蒙卡”(SuperMC),以立志超越美国著名蒙卡软件MCNP。

团队成员讨论技术难点

立志容易成志难。核能软件专业性强、研发难度大,国际上一款大型软件一般需要数十年持续不断的投入。而当时国内“重硬轻软”的大环境,普遍对软件研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超级蒙卡”项目起步之初,除了科学上的挑战之外,还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科研经费不足。国内对核能软件研究的支持极为有限,不得不“自筹经费、先期投入”,因而处处显得“囊中羞涩”。软件开发对电脑性能要求较高,添加一条内存条要两三千元,可就这点钱,团队也很为难,在最困难的阶段,课题组长吴宜灿一到月底要发成员绩效工资就犯愁,不得不“借钱”度日,甚至动了用自己住房抵押贷款的念头。即便“窘迫”至此,团队的“核能软件梦”始终没有动摇。

二是人少经验不足。成员大都是正在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和刚毕业的年轻职工,缺乏对中子学理论研究与程序研发的积累和经验,当时课题组中精通专业的只有吴宜灿一人。而国际上早期的中子学软件,如美国的MCNP已经历数十年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构建了许多技术壁垒。研发经验不足和关键技术资料缺乏,成为横亘在团队面前的另一道难题。然而,团队成员没有退缩,持续进行技术攻坚创新。大家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最初的一段时间,艰难的攻关和缓慢的进展一度成了笼罩在每个成员头上的阴霾,但谁都没有动摇前进的信心和步伐。

一个又一个复杂的多重积分,常常需要演算推导几十页甚至上百页,不能出分毫差错,日复一日地写代码做测试,一个小小的错误,很可能需要花费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校验纠正。软件研发很难带来论文、项目和荣誉等看得见的成绩,有些成员也曾有过抱怨,“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吴宜灿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大家。

“当你感觉坚持不下去时,其实咬咬牙就挺过去了”。这是吴宜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为了激励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更是他以身作则的真情流露。在团队发展陷入窘境时,他曾身兼数职,既是为技术路线保驾护航的舵手,更是前进道路上的精神导师。“尽管物质条件上很艰苦,但在精神层面,大家一起奋斗就是一种幸福。

10年后,发展初期同中国一样以“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核电技术为主的韩国,在阿联酋400亿美元核电大单中竞标胜出,深深刺痛了中国核能人士的神经。中国大型商用核电设计软件主要来自国外核电公司,据说外方反对中国人利用他们的软件参与竞标“赚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电软件是核电无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国门、长远发展的瓶颈,软件自主化迫在眉睫。国内各大核电集团纷纷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研发工作。而此时,吴宜灿带领的凤麟核团队为这一事业已默默耕耘了十几年。

吴宜灿指导“凤麟云”智能核科技软件研发

1234下一页

本文导航

上一篇:浙江三澳核电厂一期核岛安装工程(标段1)合同签订下一篇:白俄罗斯奥斯特罗维茨2号机组完成启动前安全审查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