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核聚变能实现技术路线突破性变道: 磁约束聚变vs惯性约束聚变?

发布时间:2022-12-29 19:44   

为了实现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过去的数十年间,世界聚变发展的主要希望和目光集中在磁约束核聚变(托卡马克)的研究上,累积数千亿的科研经费投入到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但就在昨天,美国能源部宣布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核聚变)取得“历史性进展”,实现了核聚变净能量增益。这是否意味着激光核聚变比托卡马克更有望先打破“永远的50年”魔咒?可控核聚变两大技术路线谁将胜出?激光可控核聚变技术是否已经实现了变道突破?托卡马克未来出路在哪?

12月5日,在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那台有3个足球场那么大,配备了192个激光器的国家点火装置(NIF)上,第一次实现了能量的正收益。图中所示为空腔胶囊内的目标弹丸,激光束从两端的开口进入。光束将目标压缩并加热到发生核聚变的必要条件。



50年魔咒”:艰难的可控核聚变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将近100年的时间里,多少国家、多少科学家投入巨大的财力精力试图实现可控核聚变,都没有获得成功,以至于科学界有这样一个笑话,不管你什么时候问离可控核聚变还有多远,答案永远是——还有50年。

众所周知,聚变能是最具潜力、最稳定的清洁能源,也是太阳能量的主要来源。核聚变反应是两个较轻核子结合产生较重核子的能量反应。核子合并时,会丧失部分质量,根据质能方程,这部分质量将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


聚变能是人类社会的未来,这一点在学界几乎没有争议。人类第一次掌握氢核聚变反应,是通过氢弹实现的。然而,氢弹是不可控的,只能用于战争和威慑,要进行可控核聚变反应却十分困难。

首先是高温。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必须在极高温下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彼此间的库仑势垒,使得原子核足够靠近,这时它们通过量子隧穿效应产生核聚变反应的几率才会更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太阳核心温度已经高达1500万摄氏度,但仍远未达到核聚变反应的要求。根据量子隧穿效应,太阳内部发生聚变的几率只有10^28分之一。

其次是密度。用以衡量等离子体约束区单位体积内粒子的个数。这个也不难理解,因为保持足够的密度,意味着单位体积内会拥有更多的氘、氚原子核,能够有效提高原子核间的碰撞效率,以获得足够的核聚变反应率。

最后是能量约束时间。高温等离子体的能量以辐射和热传导的形式逸出。等离子体总能量热传导损失所需时间被定义为能量约束时间,这也是聚变装置重要指标。高能量约束时间意味着装置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能量流失得缓慢,这也会以进一步提高核聚变反应率。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方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热核聚变研究形成了两大分支技术路线,一是磁约束聚变(托卡马克),比如中国的东方超环 (EAST) 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它是利用托卡马克装置来操控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使之能够成等离子体,并加热至1亿摄氏度左右,使其相关碰撞,继而发生聚变,并释放能量,另外还有仿星器,反向场箍缩及磁镜等装置由于长开发周期及高资金消耗,很多国家到现在还没有产生比较大的进展。


另一平行研究分支是惯性约束聚变,主攻方向是激光聚变,另外还在研究轻、重离子束聚变及其它装置。有代表性的就是国家点火装置(NIF),它用超高能的激光轰击微小的核燃料,使其坍缩内爆,模拟太阳内部的环境,实现氢聚变点火。


比如美国这次使用的就是这个,由近200台激光器组成,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这种装置会产生192束高能激光,然后同时让它们一起轰击一枚直径仅有2毫米的胶囊,以启动核聚变反应。据悉,LLNL的实验获得了成功,输入的能量为2.05兆焦耳(MJ),在核聚变反应后的输出能量约为3.15兆焦耳——产生的能量比输入的能量多50%以上。整个实验数据分析仍在进行中。由于高于预期的能量输出损坏了一些诊断设备,后续分析变得复杂。

一种基于激光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装置,图中技术人员使用服务系统升降机进入目标室内部。

2007年,中国在加入ITER的时候,在核聚变领域还是一个新手,时至今日,ITER仍没有造好,中国先后发展了中国环流器一/二号(HL-1/2)、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东方超环)和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等,已经建成三个托卡马克装置,还给仿星器项目设计了一套磁约束系统。


 两大技术路线,谁会胜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两大路线都在不断投入研究,也都面临类似的瓶颈,那就是如何实现能量正收益。

托卡马克主要的问题是第一壁的材料,如何长时间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实现可自持的核反应。托克马克需要稳定约束1亿度的等离子体,还需要解决产生大量中子问题,托卡马克装置中约束等离子体的磁场,虽然不怕高温,却很不稳定。为了维持强大的约束磁场,需要非常强大的电流,时间长了,线圈就要发热,寿命非常有限,这些都是技术瓶颈。

NIF这样的激光惯性约束聚变中,材料问题不是主要问题,毕竟反应的靶丸(capsule)非常小,激光核聚变的持续输出,也比托卡马克容易多了,激光核聚变持续发电有点类似于我们汽车发动机的汽缸技术,一次爆炸产生一段时间动力发电,技术是成熟的,只要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而且过程可控,就可以像内燃机一样循环点火对外做功推动发电机发电,但目前激光核聚变反应能量的输出和转移并没有托卡马克成熟。

托卡马克和激光核聚变哪个会先打破“50年魔咒”?事实上,在此次美国激光核聚变取得突破之前,托卡马克常被认为是领先于其他途径,是最有可能率先成功的可控聚变方式。但目前来看,本次美国能源部宣布取得重要突破后,恐怕激光核聚变路线大有变道超车之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广西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3号机组装料启动下一篇:判了!原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核安全局局长,判13年!

推荐阅读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4月9日20时29分,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首次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设情况!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
4月9日,中国广核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运营情况。2024年
王明弹:明确核电建设预期 提升核电产业生产组织能效
王明弹:明确核电建设预期 提升核电产业生
目前全球核电装机规模约4亿千瓦,根据全球主要国家核
参考消息:俄中考虑在月球上共建核电站
参考消息:俄中考虑在月球上共建核电站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5日报道,俄罗斯航天局局
两会聚焦丨杨长利:建议将核电纳入我国绿色电力体系
两会聚焦丨杨长利:建议将核电纳入我国绿色
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
中核集团专职董事焦成襄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核集团专职董事焦成襄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
据中核集团纪检监察组、河南省纪委监委消息:中核集团
精彩图片
  •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设情况!
  • 首届核能峰会举行,核能复兴开始……了吗?
  • 我国在建核电机组 26 台,保持全球第一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