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风险接受三原则 社会是以工业化生产为支撑的。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风险以外,工业生产活动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风险。比如有的化工厂有爆炸的危险,有的有毒气泄漏的危险,火电厂要烧煤,而挖煤的时候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冒顶或者水淹事故,对工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社会要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我们就不能不从事工、农、商业等各项活动。没有现代大工业生产,我们就会倒退到神农氏时代,那时可是有很高的活活饿死的风险,那威胁,比起我们偶尔遇到一次车祸来,真不知要大了多少倍。所以虽然安全是我们的基本需要,但我们却不能贸然地宣称:“我什么风险都不接受。”一般来说,我们都会“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根据多年的经验和科学研究,一项工业活动的风险能否接受,有三个指导性原则。第一,活动必须是正当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风险看成是损失的话,工业活动的所得必须大于所失,冒一点风险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第二,风险必须是可接受的,也就是说,所失必须有限的和暂时的,不允许对环境和社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第三,由于人们对灾难性事故特别敏感,人们不能接受恐怖性很高的事故。 当然,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与人们的知识水平有关,也与人们的经验有关。100多年前,当小汽车刚刚开上街头的时候,人们惊呼:“它比马车快那么多,撞死人怎么办?”满清政府末年,当第一条铁路在中国建成时,王公贵族们认为它破坏了风水,惊恐之极。当飞机初次上天的时候,人们担心它会掉下来把乘客摔个粉身碎骨。而现在,我们谁也不会放弃乘坐汽车、火车和飞机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所以,只要可知可控,风险并不可怕。 核安全,不容忽视的问题 核电,是利用核裂变过程发电的工业活动。和其他工业活动一样,核电活动过程中当然也伴随着一定的社会风险。 从居民来说,核电的风险表现为一定的放射性后果。核电的安全性与火电厂有很大不同,它不像一般的锅炉,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比设计功率高得多的功率,功率控制问题比火电厂重要得多;核电厂运行时有放射性,需要屏蔽;停堆后有很长时间的衰变余热,需保持长期冷却;核电厂的运行还会产生放射性废物。 从核电的投资者来说,核电风险表现为经营的风险。由于核电是一项高技术业务,如果技术准备不足,能力不够,就会出现技术风险;而如果厂区周边的群众心有疑虑,对发展核电不积极支持配合,核电厂就无法正常运行,这是核电的社会风险。这两种风险最终导致投资者的经营风险。 作为核电的建设者和运行者,必须高度重视核电的安全性问题。核电由于其运作的物理本质,决定了核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确保核安全,是从事核电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由于核问题的高度敏感性,一次核事故足以葬送一个国家的核能事业。另外,核安全问题是没有国界的,核安全管理必须与国际接轨,核电站运行业绩必须达到国际水平。 我国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重要成员国,参加了国际核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国际原子能机构所形成的一系列公约、法规、标准,是我国核安全监管的主要参考文献。所以总的说来,我国的核安全监管,已经达到了国际同类水平,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 但是,话又说回来,核电生产带给人们的附加风险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在研究核电风险的时候,应当把它与其他发电方式的附加风险相比较,把它与炼油、化工、建筑等其他工业活动相比较,我们还应当考虑有电力供应和缺电的风险比较。目前全世界共有400余座核电机组,年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20%左右,核电已经被全世界发达国家接受为一种安全经济的发电形式。如果我们把全部核电机组都停下来的话,那么全世界平均每五天就要停一天电。在现代社会里,停电会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会产生多少社会问题,是我们所不敢想象的。 表:国际核法律文书一览 • 《核安全公约》• 《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 • 《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 • 《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 • 《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 • 《研究堆安全行为准则》 • 《放射源安全和保安行为准则》 核安全管理:我们的神圣使命 核电站核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核安全就是我们所采取一切必要的技术和组织措施,用来防止核事故,在万一发生事故时限制其后果,使核电站工作人员及其外部公众避免接受过量的照射,并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公众可以接受的水平。核安全管理,就是对这些技术和组织措施的管理。 保障核安全的措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核安全取决于设备的可靠性,设计的安全性,设备的质量及其规程的应用和自动化程度等; 2.核安全取决于人的动机和行为:专业技能,责任心,心理素质及核安全素养。 3.核安全取决于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严格的责任分工,严密控制工作质量,有效的经验反馈体系和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安排。 核电的从业人员必须时刻牢记:有效管理核安全,保护人员,保护社会,保护环境,永远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