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核聚变的条件 当氢原子聚合时,它们的原子核必须结合在一起。然而,由于每个原子核中的质子都带有相同的电荷(正电),因而会互相排斥。如果您曾试着将两块磁铁放在一起并感到它们互相推开,则意味着您已亲身体验了这一原理。 若要实现核聚变,需要创造一些特殊的条件来克服这种排斥力。下面是发生核聚变的一些必要条件: 高温——高温可为氢原子提供足够的能量,以克服质子之间的电荷排斥。 核聚变需要的温度约为1亿开(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六倍)。 在这样的高温下,氢的状态为等离子体,而不是气体。等离子体是物质的一种高能状态,其中所有电子都从原子中剥离出来,并可以自由移动。 太阳的高温是由重力压缩核心的巨大质量而产生的。我们要制造出这样的高温,就必须利用微波、激光和离子粒子的能量。 高压——压力可将氢原子挤在一起。氢原子之间的距离必须在1x10-15米以内,才能进行聚合。 太阳利用其质量和重力将核心内的氢原子挤压在一起。 我们要将氢原子挤压在一起,必须使用强大的磁场、激光或离子束。 借助目前的技术,我们只能实现发生氘-氚聚变所需的温度和压力。氘-氘聚变需要的温度更高,这种温度有可能在将来实现。基本上,利用氘氘聚变会更加方便,因为从海水中提取氘比从锂中提取氚要更加容易。另外,氘不具有放射性,而且氘氘反应可释放更多的能量。 核聚变反应堆:磁约束 有两种方法可实现发生氢聚变所需的温度和压力: 磁约束使用磁场和电场来加热并挤压氢等离子体。法国的ITER项目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惯性约束使用激光束或离子束来挤压并加热氢等离子体。在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设施中,科学家们正在对这种试验方法展开研究。 我们首先探讨磁约束。其工作原理如下: 加速器释放出微波、带电粒子束和中性粒子束,用于加热氢气的气流。在高温下,氢气从气态变为等离子体。这种等离子体受到超导磁体的挤压,进而发生聚变。在用磁场约束等离子体时,最有效的磁体形状是面包圈形(即环形)。 等离子体环形室 采用这种形状的反应堆称为Tokamak。ITER Tokamak是一个独立式反应堆,其部件都装在不同的盒子中。进行维护时,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插入和拔出这些盒子,而不必拆开整个反应堆。该Tokamak的等离子体环形室将采用2米的内半径和6.2米的外半径。 磁约束:ITER示例 ITER Tokamak反应堆的主要组件包括: ITER Tokamak 真空室——用于盛放等离子体,并将反应室置于真空中 中性束注入器(离子回旋系统)—— 将加速器释放的粒子束注入等离子体中,以便将等离子体加热到临界温度 磁场线圈(极向环形)——用磁场来约束、定型和抑制等离子体的超导磁体 变压器/中央螺线管——为磁场线圈供电 冷却设备(冷冻机、低温泵)——用于冷却磁体 包层模块——由锂制成,用于吸收核聚变反应中的热量和高能中子 收集器——排出核聚变反应中的氦产品 下面是磁约束核聚变过程的作用机制: 磁约束核聚变过程 核聚变反应堆加热氘和氚燃料的气流,使之形成高温的等离子体。接下来,反应堆对等离子体施加压力,继而发生聚变。 启动核聚变反应所需的电能约为70兆瓦特,但该反应生成的电能约为500兆瓦特。 核聚变反应将持续300到500秒(最终将形成持续的核聚变反应)。 等离子体反应室外部的锂包层将吸收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高能中子,从而产生更多的氚燃料。在高能中子的作用下,这些包层也会被加热。 水冷回路将热量转移至热交换器,最终形成蒸气。 蒸气驱动电涡轮发电。 蒸气将被重新压缩成水,以便让热交换器吸收反应堆中的更多热量。 起初,ITER Tokamak将测试建造持续核聚变反应堆的可行性,其最终将变为一座测试核聚变发电厂。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