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美国 美国是最易受到攻击的国家之一,其一是其霸权主义得到世界各国的反感,其二,美国的核电站分布以五大湖地区与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在911袭击事件以后,对核电站的空中打击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为此,美国政府在各个核电站加强了武装警卫巡逻,并部署了更多的电子监控系统,然而增加的电子设备对黑客来说可能会成为另一种入侵的通路,另外,美国电网部署结构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智能电网发展缺乏安全标准化的管理,也会使入侵发电机构的可行性增加。恐怖分子将是美国核电站的主要威胁来源。 4.欧洲 老欧洲是核能利用的发达地区,法、德、英、意等国在上世纪70、80年代时就大量兴建核电站,而如今随着中东难民的渗透,伊斯兰文化与天主教文化的历史冲突加剧,民族矛盾凸显,恐怖主义滋生,法国已经连续多次发生恐袭,并且有一次组织未遂的袭击就是网络渗透进入核电站进行破坏,德国此次遭受的攻击也极有可能是恐怖分子的所为。其核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核电站网络保障 自2010年起,我国加快了核电站等清洁能源的建设,有51座核电站正筹备建设中,我国的核电站建设在注重核安全的同时,必须同步加强网络安全的总体规划和建设。 1.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我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起步晚、发展慢,存在一些自身性问题,一些基础设施中的关键设备自主可控能力缺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都是在核电站网络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注意的,以自主可控部件作为设施的关键部件,有助于促进本国的关键技术研发,也可避免境外势力对设备底层后门的利用。 2.加强工控安全体系 我国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由于长期运行,持续性要求高,积压了各种漏洞及问题,无法解决,给网络造成较大的安全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在核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完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体系,尤其加强物理访问及边界防护强度,以防攻击者通过间谍行为或摆渡攻击突破防御。 3.完善威胁发现机制 针对核设施的网络攻击往往攻击结构复杂,潜伏周期长,攻击关联性强,这就要求在防护体系内具备强大的威胁发现能力,及时发现新型攻击形态,快速追根溯源,并及时触发应急响应机制,才能范防御未然。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三次重大核事故 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核电已经发展了60多年。在这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共出现了三次重大核事故。这三次重大核事故出现在不同时期,也分布在不同地区,原因也各不相同。但其危害却难以从人类的记忆中抹去,但愿地球上不再发生类似的灾难。 1.三哩岛核事故 三哩岛核事故是核电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堆芯熔化的重大核事故,它是由一系列人为操作失误和机械故障的不断叠加造成的。但三哩岛核事故的后果并不是特别严重,既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放射性泄漏。然而,作为历史上第一次核事故,各国媒体大肆报道,加深了民众对核能的恐慌,也激发了西方反核潮流,反核开始成为了环保人士的工作内容之一。 三哩岛核事故堆芯熔化示意图 三哩岛核事故的媒体报道 事故过程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里斯堡东南方向16公里处的三哩岛核电站二号机组(TMI-2)正常运行,三名工作人员正在清洗汽轮机的凝结水系统。在清洗凝结水系统中,由于操作失误,导致汽轮机停机。汽轮机停机导致了二回路冷却能力下降,反应堆内温度和压力不断上升。这时,核电站的控制系统自动启动泄压阀,并自动实现紧急停堆。至此,上述的一切只是一件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反应堆紧急停堆事件,还不属于事故。 但是,泄压阀由于机械故障,自动开启后无法自动关闭,反应堆内的冷却剂不断向外泄漏,水位不断下降。对于这种情况,核电站的专设安全系统也早有准备,高压安注自动启动。高押安注是通过其他系统给反应堆额外注水,以确保反应堆得到有效冷却。至此,事件已经发展成为事故了,当还属于设计基准事故,即设计中就已经考虑到有可能发生的事故。 但是,荒唐的事情发生了。在高压安注系统启动之后,反应堆出现了一系列的安全警报,操作人员错误地解读警报信息,人为把高压安注的水泵关闭了。这就导致了注入反应堆里的水流量小于从泄压阀泄漏出去的水流量,也就是说反应堆内的水位在不断减少。当堆内的冷却剂减少到不足以覆盖堆芯之后,燃料棒温度不断升高,直至最后发生堆芯熔化。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