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去年中法核燃料循环项目推介会上,负责建设的中核集团明确项目将于2020年开工,2030年左右建成,但并未透露具体项目厂址。业内人士称,厂址或将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甘肃这六地中选出。在此期间,中核集团以及国家国防科工局领导频频调研连云港厂址,意味着这个投资超千亿的大厂或许落户连云港。7月26日,中核集团和国防科工局领导再赴连云港对相关合作项目进行交流…… 中法核燃料循环项目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确定了核燃料“闭式循环”和“核能发展必须相应发展后处理”的技术路线,将后处理作为建设闭合循环体系和保障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国防科工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中试规模-示范规模-工业规模”的发展路线,以重大工程为牵引,着力提升技术水平,对核燃料循环产业后端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随着我国核电规模化发展,加快形成商业规模的后处理能力势在必行,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成为现实的选择。从2007年开始,中法就启动了该项目谈判,双方研究机构也在燃料循环后端领域开展了科技交流并成立了相关协作实验室。经历长达8年的拉锯战,两国政府先后签署了四份合作协议。2015年,中核集团宣布由中法两国合作建设的核循环项目将于2020年开工,2030年左右建成。中法合作建设项目将参照法国阿格核循环厂,由中核集团负责建设,法国阿海珐集团承担总体技术责任,项目占地3平方公里,由国家专项基金投资,总投资超千亿元。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中法两国经贸合作与核能合作的最大项目。 年处理800吨乏燃料 解中国核电“后顾之忧” 随着核电项目的密集开工,核燃料铀资源的供应与乏燃料的长期安全管理作为国产核电产业发展的两大难题日益凸显,中核集团方面预测,到2030年,中国压水堆核电站乏燃料累计约23500吨,而离堆贮存的需求将达到15000吨。 通过与阿海珐的合作,中国首个后端处理大厂将获得法国技术的使用权,同时具有三方面功能:一是每年处理800吨的国内核电站乏燃料,通过核循环提高铀资源利用率,为核电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建设乏燃料离堆贮存中心,一期贮存能力为3000吨;三是将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实现高放废物长期管理的固有安全,让核电更清洁。 该项目建成后,我国将形成商用的大规模核循环能力,既可以有效缓解2030年左右核电站乏燃料在堆贮存的压力,提高乏燃料安全管理水平,又可匹配我国快堆发展计划,为商业快堆提供燃料,切实保障我国核能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项目选址要求严格 “大厂”运行安全可靠 如今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项目选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经在沿海省份优选出了5个备选厂址。厂址参考核电厂的选址标准,与审批程序,从选址上保证安全。 对于后处理厂的安全问题,阿海珐公司旗下的阿格厂已成功运行45年,尚未发生过任何对居民或环境造成影响的事故,能够处理法国本土以及来自欧洲、日本等多国的乏燃料(经受过辐射照射、使用过的核燃料),其年处理能力达1700吨,相当于80座反应堆年乏燃料卸除总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役商用后处理厂。 高层频频调研 “大厂”或落户连云港 如果落户连云港,将成为连云港第3个潜在总投资超1000亿的单个项目。 连云港田湾核电,是中、俄最大的单个合作项目,8台百万机组,总投资约1500亿元。 中石化连云港炼化一体项目,设计3200万吨,总投资超1000亿,是江苏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国家发改委2014年底批准正式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中、法二国核循环项目,201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同法国总统奥朗德签下中法核循环项目,由中核集团、阿海珐、法国电力三方建设,总投资超1000亿人民币。 项目签下后,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甘肃、山东等全国6省市,就此项目落址进行激烈争夺。 2016年1月31日,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长利一行赴江苏省连云港市拜会连云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省世,市委副书记、市长项雪龙。 杨长利介绍了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选址工作的进展,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在2016年加快推进选址工作。 2016年7月26日,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一行在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长利的陪同下,赴连云港市调研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拟选厂址。王毅韧指出,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选址工作是中核集团与江苏省及连云港市深化合作的重大突破。同时他强调,下一步要继续做好项目前期科学论证工作,重视当地社会环境与公众舆情情况,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统筹安排相关工作的实施进度,保证各项工作稳妥推进。 文章来源: 张琦,王毅韧调研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连云港厂址,中国核电网,2016.7.28 欧阳凯,千亿级核循环项目5年后开工 六省份角逐厂址,每经网,2015.9 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将于2020年开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15.9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