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库转身“铀银行” IAEA 的“铀银行”投入使用后,IAEA的成员可“提取”铀用于发电。国际文传电讯社此前报道,低浓缩铀银行以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市的乌尔巴冶炼厂为基础改建,可储存90吨低浓缩铀,可供一座轻水核反应堆发出供一座大城市使用3年的电量。该厂从事铀产品生产已有近60年的历史,曾向苏联核武器计划提供原料。 自1995年起,乌尔巴冶炼厂的所有核材料业务由IAEA的监察员控制。核燃料由专门容器贮存,以确保运输和储存安全。该容器可避免放射性材料的泄露,完全隔离低浓缩铀的辐射。该容器已通过IAEA的认证,使用寿命预计达80-100年。 新华社报道称,为确保核燃料安全,“铀银行”采取严密的保卫措施。它拥有专用铁路车站和一道3.5米高的金属网围栏,密布摄像头。在外围,还有一道钢筋混凝土围墙和一道金属网围栏,都高达3米,顶端都布设带倒钩的铁丝网。“铀银行”的巡逻守护由哈萨克斯坦近卫军负责。 此外,“铀银行”完全依靠自愿捐款运营,对IAEA预算不产生影响。截至目前,该“银行“已筹捐款数额约为1.5亿美元,至少够银行运营10年。主要的援款方为“减少核威胁倡议”基金(500万美元),美国(495.4万美元),阿联酋(100万美元),科威特(100万美元),挪威(500万美元)和欧盟(2500万欧元)。 建立核燃料银行的设想,最早由美国于2005年在维也纳大会上提出。其目的是通过设立一个低浓缩铀的“国际仓库”,避免以研发核武器为目的的铀浓缩活动在世界各地蔓延。 2010年,IAEA 授权发起成立“铀银行”,次年,纳扎尔巴耶夫在不扩散核武器政策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建立低浓缩铀银行,并在2012年成为建立低浓缩铀银行的唯一候选国。2015年,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阿斯塔纳签署建立低浓缩铀银行协议。 据路透社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之所以把“铀银行”建在哈萨克斯坦,一是因为哈萨克斯坦在“蓝宝石”计划中的表现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二是因为这个中亚国家是全球最大铀生产国,铀储量居世界第二。 希望“铀银行”永远不开张 新华社报道称,国际原子能机构希望这座“铀银行”能促使成员国停止自行开发铀浓缩技术或非法获取浓缩铀,从而降低核扩散风险,并且防止再次出现类似核问题事件。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如果因“异常情况”核电站燃料供应中断,作为最后一条渠道,“铀银行”将以市场价提供浓缩铀。 “它能确保没有铀浓缩设施的国家不建造铀浓缩设施吗?当然不能,”俄罗斯能源和安全研究中心专家赫洛普科夫表示,“但是,它提供了新选项,以促使这些国家不建造铀浓缩设施。” 在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全球首个“铀银行”投入使用之前,俄罗斯也有一座性质类似的“铀银行”——2010年投入使用、位于西伯利亚的安加尔斯克。 俄方的“铀银行”存有120吨低丰度浓缩铀,然而建成后一直没有主顾。赫洛普科夫说,这说明国际核燃料市场“运转正常”,“我希望哈萨克斯坦的‘铀银行’也永远不会派上用场。” 事实上,核试验曾在哈萨克斯坦留下惨痛的记忆。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的塞梅核试验场(Semipalatinsk
Nuclear Test Site)是前苏联最主要的核试验场,建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 哈通社称,在40多年的时间里,苏联在该地区进行了超过500多次,相当于全球试验总数的一半。核试验对当地的土壤、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摧毁了核试验场周边居民的健康,影响了近150万哈萨克斯坦人民的生活,核辐射污染延续至今。 1991年8月29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命令,关闭了塞梅试验场。纳扎尔巴耶夫曾表示,放弃核武器是哈萨克斯坦在独立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联合国大会2009年通过决议,将8月29日为禁止核试验国际日,这或许也是“铀银行”选择在8月29日启动的原因。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