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核电“一带一路” 在不断提升技术、加快发展的同时,近年来“走出去”更是中国核电的重要发展趋势。 “在对外输出方面,以秦山核电为代表的中国核电技术力量,形成了八大产品,巴基斯坦4台30万千瓦机组的调试都是由秦山来完成的,核电机组运行的评估、检修也是由秦山完成,”中国核电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进一步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化提升中国核电技术服务和走出去的层次。” 眼下,与国际化发展有关战略平台的顶层设计也被中国核电所重视。 “积极探寻海外核电市场机会,在国际同行合作等方面取得实际进展,助推公司资产规模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核电人士举例称,“进一步巩固在巴基斯坦已有核电运行技术服务市场,争取获得更多深度合作机会和更大份额的市场空间。” 中国核电的“走出去”战略也在和国家当前所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形成融合互补。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也将给核电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核能领域的合作本身或亦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构成。 来自中国核电的数据显示,国际市场中共有72个国家已经或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其中在“一带一路”国家达41个,此外亦有11个“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正在发展核电。 据中国核电测算,预计2020年全球将新建约130台核电机组,到2030年前这一数字将达到约300台(国内占约30%),而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和周边国家将占到新建机组数的约80%。 “若我国能够在2030年前获得 一带一路 沿线20%的市场份额,即约30台海外市场机组,”中国核电有关人士指出,“30台机组将直接产生近1万亿产值,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全寿期将产生约3万亿产值。” 上述负责人表示,“每出口一台核电机组,需要8万余台套设备,200余家企业参与制造和建设,可创造约15万个就业机会,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考虑到天然铀、核燃料、运维、退役等全产业链的贡献,单台机组全寿期直接带动约1000亿元。” “一方面是国内的能源上游结构转化,环保、高效等需求会带动核电增长,另一方面,对外输出核电技术也是成为核电行业存在巨大发展潜力的背景,”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电力行业分析师表示,“随着国际化战略的发展,中国核电正在成为一张国家能源技术的 名片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