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NASA:小型核裂变电源是载人火星探索必然选择

发布时间:2017-10-19 08:22 原作者:侯勤   来自: 国防科技要闻



3. 放射性同位素电源未来仍将在NASA前沿科学任务中发挥作用

当前,美国仍在不断改进放射性同位素电源系统性能,通过更有效的热机转换或热电转换,提高放射性同位素电源的总功率、功率密度和效率,NASA计划发展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源系统详见表1有潜力的电源转换技术包括:先进斯特林发动机和先进热电系统,重点是提高转换效率(目标12%)和功率密度(8/千克以上),同时确保长寿命(14年以上)。

NASA的深空科学任务是继续研发放射性同位素电源的主要推动力。未来,0.11000 瓦功率范围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源仍将在NASA的前沿科学任务中发挥作用。另外,放射性同位素能量通过阿尔法光伏直接转换,可极大地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达到200/千克),但研制风险高。

三、加紧研制小型太空核裂变电源

太空核裂变电源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核裂变电源释放的能量较大,其电功率可达到兆瓦级,能量供给充足;二是核裂变电源采用的燃料为铀,储备较丰富,能大量供给。NASA研究认为,太空核裂变电源是可持续的载人火星探索所必需的。

20世纪60年代,美国研制放射性同位素电源时,也积极研制能满足更高动力要求的核裂变反应堆电源。1965年,美国的SNAP-10A核裂变电源系统(功率0.5千瓦)曾被送入轨道, 但在轨工作仅43天便因故障而停止运行。SNAP-10A系统采用热电偶实现能量转换,热-电转换效率仅为3%21世纪初,NASA 制定了太空核创新计划,旨在利用核动力推进航天器探索火星,包括开发先进的太空核反应堆电源,但并未开展系统级试验验证。

1. 相关技术能力评估

201211月,美国科研人员测试了一种核动力引擎原型。该引擎利用核裂变反应堆带动8斯特林引擎,可提供约500瓦的电能。NASA格伦研究中心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也对一个简化模型进行了测试,该原型包括一个小型核反应堆和一个斯特林引擎,能提供约24瓦的电能。

2015NASA技术路线图》指出,美国的太空核反应堆计划已成功开发出高性能的燃料、材料和热传递系统,但这些硬件并未在太空飞行验证。研制110千瓦核裂变电源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铀钼燃料,简单轻便的核堆芯到电源热传递技术,低功率电源转换技术,安全性、可靠性设计等。总之,采用当前的材料、燃料、热电转化和废热散热技术,近期开发出太空核裂变电源系统是可行的,主要挑战是把技术整合到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可承受的系统中。

2. “千瓦级动力计划——即将测试小型太空裂变反应堆系统

近年来,NASA一直在资助一个名为千瓦级动力Kilopower)的小型核裂变电源项目,其目标是将应用于太空的110千瓦小型核裂变电源的技术成熟度从二、三级提高到五级。该计划主要面向两种任务需求演示验证核裂变电源技术:①110千瓦电源,用于机器人科学任务平台电源和小型勘探系统;②10100千瓦电源,为开展行星表面勘探的前哨基地供电或用于向核电推进系统提供动力。Kilopower计划是NASA计划发展的核裂变电源系统(见表2)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研发的重点。

该小型核裂变电源利用裂变反应堆产生的热能,带动斯特林发动机产生电能,其热电转换效率可达20%。整个项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并在地面验证千瓦级电功率的核电源原型;第二阶段,设计并验证满足火星表面任务需求的310 千瓦级核电源;第三阶段,于2019财年或晚些时候在国际空间站对相关技术开展飞行试验。

NASA计划于20179月~20181月实施的小型太空核裂变反应堆系统(电功率约1千瓦)测试,是自1965年以来美国首次尝试利用裂变反应堆为航天器提供动力。

四、核电源技术突破将使新的航天任务成为可能

当太空电源技术取得突破时,往往能使新的航天任务成为可能。NASA一直力求开发质量轻、体积小、效率高、能在较宽温度范围和强辐射环境中运行的电源系统。2014年发布的《通往探索之路:美国载人太空探索计划的理由和途径》报告指出,行星表面核电源是实现载人火星任务的11个主要任务要素之一。

12
上一篇:核电阀门概述下一篇:核领域十九大代表丨白树华:从乡村小伙到行业“大拿”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