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科普欠缺导致公众“谈核色变”

发布时间:2014-10-24 17:08    来自: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其实,目前的核电技术是相对安全的。公众之所以会"谈核色变",是因为对核能和核电站的了解还不够,导致很多错误的观点以讹传讹。”针对当前一些公众对核电技术的恐慌,中国工程院院士、回旋加速器专家樊明武日前在参加浙江省科协举办的“科学会客厅”栏目时如是说。

不久前,一项关于在内地建设核电站的网络调查显示,反对将核电站建在自家门口的人比较多。对此,樊明武表示,其实,在他接触的民众里,很多都支持建设核电站,也不排斥把核电站建在自己的家乡。

“一个原因是核电站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一台机组每小时可以产生30万~40万元的效益。而一个核电站至少有67台机组,一年有两百亿元左右的效益,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樊明武解释说,核电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展核电没有一氧化碳的排放,环境污染小。

公众普遍认为,火力发电是安全的。不过,樊明武认为,为了这种安全,每年都会有很多矿工在矿难中死去。与此相反,在核电站发展历史上,总共出现过三次大事故。“美国三里岛核事故没有死人,因为它有压力壳;切尔诺贝利事故中,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本身电站设计就不合理;福岛核泄漏也只有几个人死亡。”

樊明武表示,我们不会因为飞机可能掉下来就不坐飞机,汽车出事故就不开汽车。因此,公众会“谈核色变”,完全是因为对核能源不了解。

他介绍说,在核电厂中,燃料棒由锆材密封,外部有压力壳,最外层有很厚的水泥建成的厂房,所以厂区的辐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同时,切尔诺贝利、福岛等核电站事故的发生,使人们不断从中总结教训,改进设计。例如,鉴于福岛事故中出现的防波堤不够高、应急反应机淹没等问题,其他核电站已经通过加高防波堤、挪移应急反应机位置等措施,来不断提高安全性。

对于德国人不同意发展核电的说法,樊明武认为,其实德国有很大一部分电量来自法国,法国70%80%的电量则来自核电,而且很多核电站就建在德法边境上。因此,德国根本就离不开核电。

“我们每年烧掉的煤有20亿吨,而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即使是风能、太阳能也很难满足我们的需求。”樊明武表示,只有大力发展核能,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能源需求,而当前就是天赐良机。

不过,樊明武也认为,虽然核能源的潜力巨大,但还是要特别重视核电的安全问题,不能发展得太快,要稳步有序,保证质量。

 

上一篇:多层次行动培育公众核电理性认知下一篇:公众态度关乎核电发展 核安全科普亟待政府推动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