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走近核科学家】周永茂:梦不是想 是做(二)—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 ...

发布时间:2014-10-27 15:43    来自: 中核集团

周永茂1931515日生于镇海城关。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班。现任中原对外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倾心中子俘获疗法

记:二十多年过去了,在研制医院中子照射器的整个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周:最大的困难并不是科研本身,而是这项课题目前在我们国家还不被重视。国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中子俘获疗法这项科研发展很快,美、欧、日等国都有十多座研究堆为百姓治疗。与我们同时起步的台湾在2008年到2010年的3年时间内,就有10位头与颈部癌症患者接受了中子俘获疗法,走在大陆前面。目前,我国医院中子照射器的临床医疗,资金更多地只是依托北京凯佰特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这家小型民营企业。另外,大陆只有我在内工作的一个自发的多家联合团队在做这项科研,迄今没有国家的相关发展计划、临床项目与资金支持。

记:面对这些困难您怎么想?这一路是怎么走下来的?

周:当前,国家和行业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一领域,如果我不去坚持做下来的话,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将会大大落后于世界,我的坚持,至少填补了核行业里这个课题的空白。并且,老百姓迫切需要的方向,也是我努力追求的方向。所以,别人对我理解不理解并不重要,有了方向,我不需要别人的理解。

这一路走下来,帮助我的人很多,这里面有国家部委,有中核总(中核集团前身),有长期协作单位,有我所在的中原公司,还有很多老领导、老院士、老专家、中青年科研工作者等等。二十多年来,是大家一起推进医院中子照射器的科研发展。

2001220日,我们应邀与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商议医院中子照射器建设事宜。他跟我说,美国的脑瘤专家专程来天坛医院,想让天坛医院每年送30个脑瘤病人去美国接受中子俘获疗法的治疗。王忠诚问那个美国专家,我们每年送30个病人过去,那你们能给我们什么?那个美国专家说,你们可以共享我们的研究成果,但知识产权是我们国家的。王忠诚拒绝了那个美国专家。他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他为一万多位脑瘤患者做过外科切除手术,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患者送去美国,我们国家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技术?“所以,你的东西既要好又要快,像γ刀一样放在天坛医院。”这句话深烙我的脑中。

做科研是需要资金的,我们集团公司及中原公司为建设医院中子照射器,多次向国家提出申请,都不能获批。为争取时间,目前只能依靠一家民营企业来合作,就是北京凯佰特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总,他的母亲和第一任夫人都死于癌症,所以他很支持我的科研项目。

资金筹措之前,我曾给中组部写了一封信,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讯。我还记得,那是一个礼拜天,电话通知让我星期一上午在中原公司等着领导来拜访。星期一,中组部的两位领导在我的办公室跟我谈话,那个领导明确地告诉我,中央支持利用民营企业资金开发科学技术的实践。这次谈话之后,我就放心大胆地依靠民营资金投入科研与建设。

一路下来,工程院有七位院士来帮助我,还有一些退休后的老同志们,大家一起参与研究。有一次,彭士禄见到我后很关心地问:“小伙子,你的专项搞得怎么样了?”赵仁恺去世前我去看望他,他叮嘱说:“你要坚持下去,不然,这项科研,会有断档的危险!”就这么坚持着,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今天。

遗憾与期许

记:今年,我们国家第一位癌症患者就要接受治疗了(采访时,该项治疗还未进行。编者注),您的科研也将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这一路下来,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周:从毕业到退休,60年里,无论是对潜艇核动力堆本体的早期研究,还是生产堆、研究堆等堆芯与燃料元件的研究,我都是接受组织安排。这一次,医院中子照射器的研制,是我依据自己对核科学发展判断,做出的一个自我兴趣的选择,坚持做下来,看到了成果。能使核科学为老百姓做点事情,这让我很欣慰。

记:收获和欣慰之余,有遗憾吗?

周: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国家和整个行业对核技术应用的重视还不够,中子俘获疗法的研究,迄今国内涉足者寥寥。如何培养下一代人来接班,是我目前最大的考虑。80岁之后,我一直在想把二三十年来积累的科研资料整理出一本书,不然,哪一天我走了,我们国家在这个科研领域的进展还找不出一本家谱来。

记:对这项科研,对下一代,您有怎样的期许?

周:希望国家和行业能重视。医院中子照射器的这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研究,不应该长时间由民营企业来主导开发,核技术应用的科学发展是未来的方向。对于下一代科研工作者,我希望他们不要只立足于眼前利益,科学家应该有理想,有梦,有情怀。但梦,不是想,而是做。习主席的一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记:明年是中国核工业成立60周年,您觉得您对核工业有怎样的情感?

周:我与中国核工业是同龄人,我1955年来核工业部,那时还叫地质部“建筑技术局”。我最真诚的情感就是忠于核工业。所以,60岁到了退休年龄时,我还会选择在中原公司,坚持在科研第一线。记得当年在原子能院搞微堆的时候,有一次,戴传曾所长找我谈话,说现在国际、国内很重视核安全,国际原子能机构要人,国家核安全局都来要人,所里想让你去。我跟戴先生说,我不去,我想留在所里把微堆这项科研搞上去。做事情,要有恒心,对事业,要有忠心。我在跟民营企业合作期间,获得了我的第一个发明专利授权。当时公司派人来找我谈,说能不能把这个专利转让给他们。我跟他们说:“这是我在中核总工作期间创造的成果,不宜对外转让。”

记:您一生的事业经历了很多的挫折,您用什么来保持您年轻时的情怀?

周:听从自己的内心,要简单,能包容;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要执着,能坚持。()

 

上一篇:大鹏华侨中学:专家为200名初一学生主讲核电科普课下一篇:葫芦岛团市委、兴城水利局代表参加核电厂科普专题学习活动 ...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