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核”你走过60年•后代眼中的核前辈们】钢铁硬汉和戈壁红柳 ...

发布时间:2014-11-28 10:30    来自: 中核集团

我的父亲李义才,是农民的儿子,自幼生长在河北农村,有着朴实、憨厚又坚强的性格。我的母亲刘元瑞,生长在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我姥爷曾是北大校长室秘书兼原校长马寅初先生的私人秘书。父亲和母亲在西北戈壁这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坚守了三十多年,无怨无悔地燃烧了青春,挥洒了毕生的汗水。

 

父亲:钢铁摇篮育硬汉

 

1961年,父亲考上了有钢铁摇篮之称的北京钢铁学院,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号召,奔赴祖国的大西北,从此,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每天都早出晚归。当我问起他的工作时,他拿出几支中华铅笔,告诉我说他是制作铅笔的,我信以为真。有一次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父亲带我坐着小火车去了一次厂里。火车在茫茫戈壁上奔驰了40分钟,才到达一个很大的工厂。父亲让我在外边玩,自己则穿着铅皮的防护服下了车间。长大后我才明白,原来那是进行核试验的厂房,父亲则是核能事业的第二代创业者。

 

听父亲说,当初戈壁滩上的艰苦程度超出想象,这里没有青山绿水,没有鸟语花香,有的只是干旱、风沙和狼群。父亲与同事们住在简易平房里,吃着土豆和黄豆芽,喝的是祁连山的雪水。即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依旧凭着火一样的激情和钢铁般的意志,奋斗在核事业一线。他埋头苦干,进行科研实验,有时候接到任务就一头扎进车间里好多天不回家。1967年我国第二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为科研工作者的父亲荣立了二等功,这更加坚定了他为祖国核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在工作上,父亲表现优异。多年来,他数次被评为技术能手和先进工作者,也由一个普通的技术员走上领导岗位。1998年他被评选为核工业党风廉政建设优秀领导干部1998年胡锦涛总书记一行到西北视察工作,与父亲及同事们留下了珍贵的工作照。

 

但是对家庭,他有很多遗憾。

 

他不是一个好儿子。数十年里由于工作忙,他极少回家探望父母,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连我爷爷去世都没能赶回去,这也成为了父亲心中永远的痛。

 

他不是一个好丈夫。离开家前往西北的时候,他和母亲刚结婚不久,此后他们两地分居了近八年,直到母亲带着7岁的我和4岁的妹妹到戈壁滩,我们全家才得以团聚。但是父亲忙于工作,实在顾不上家里,几乎全部的家务都落在了母亲身上,夫妻一起逛街、散步成了母亲最大的奢望。四年一次的归乡探亲也总是母亲带着我们姐妹两个跋涉在路上。为了弥补对母亲的亏欠,退休后,父亲承包了大部分家务,每天亲自将饭菜端到母亲手上。

 

他也不是一个好父亲。他总是没有时间照顾我和妹妹的生活和学习。在我护校毕业分配去遥远的城市时,他都没时间陪我去报到,我只能在火车上透过朦胧的泪眼看见月台上父亲灰白的头发在风中飘动。但是父亲又是如此爱我,当我回家探亲时,父亲在深夜迎着呼啸的北风,踏着膝盖深的积雪,独自走了近十公里去火车站接我回家。

 

母亲:戈壁红柳深扎根

 

1957年,为了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母亲毅然放弃了报考中文专业的理想而报考了河北农业大学,成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大学毕业后,母亲分配到河北沧州一个县城,在县政府做了名技术员,也因为工作原因与父亲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两地生活。

 

1975年,我和妹妹跟着母亲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终于到了大西北戈壁滩与父亲团聚。父亲和同事开着大卡车把我们接到了位于山坡上的家。全家人终于在一起了。

 

我家的院墙后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渺无人烟,甚至经常有野狼出没。晚上父母亲总是去开会,不得不把我们姐妹俩锁在家里。记得有一次他们半夜回来,看见我俩相拥在一起,脸上挂着泪珠睡着了,母亲心疼不已。

 

母亲很倔强,也很努力。她来到西北后总是忘我地工作,脏活累活抢着干。在一次挖防空地道的劳动中,发生了塌方,母亲被沙石砸伤了腰部而落下了终身残疾。但母亲却依旧无怨无悔地努力把自己所学的农业知识应用于这片干涸的土地,为戈壁带来了绿色。

 

在荒漠上种植植物,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是母亲和同事们硬是凭着苦干,在沙土石子上开荒种地,引雪山水来浇灌,开出了田地和果园,实施了菜篮子工程,让大家吃到了瓜果桃李和新鲜蔬菜。他们还种植防风林防风固沙,开出了一片绿洲。

 

多年来,母亲忍着腰疼,和同事们一起顶着炎炎烈日或狂风沙尘,奔波在长达十几公里的绿化带上,忙碌于树林、地头和果园里。五华山、腰泉子、果园、菜篮子工地、绿化水线、防风林……成片的树林枝繁叶茂,大大减少了风沙对核城的袭击,让核城的绿洲成为了戈壁滩上最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无一不浸透着她的心血。

 

当绿色遍染核城时,一个为了戈壁绿色而奋斗了一生的人,依旧无悔于当初的选择。在我心中,母亲就像戈壁滩上那不屈的红柳,深深地扎根在祖国贫瘠而广袤的荒漠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作者单位:核工业二四六医院护理部)

 

原标题:【“核”你走过60年•后代眼中的核前辈们】钢铁硬汉和戈壁红柳

上一篇:【“核”你走过60年•后代眼中的核前辈们】戈壁滩上的坚守与挚爱 ...下一篇:加强学生核电教育 积蓄核电后备力量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