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核电科普片就该大胆创新

发布时间:2014-12-4 09:20    来自: 《 中国能源报 》

相比图片、展板和印刷物,视频算得上当下最受青睐的科普表达形式。而视频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的效果,绝对可以把传统科普模式甩开十万八千里。

 

近日,“核电版《小苹果》”蹿红微信,多家行业微信平台、企业官方微信以及微信个人用户短时间内的转载量打破了核电行业相关话题纪录。核电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成功嫁接,核电从业者开放阳光的面貌,得到很多人的肯定,也引发了行业对核电科普思考:核电科普片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而且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不断尝试创新。

 

重视的主体首先是政府部门、企业以及行业机构等。信息显示,国家能源局已授权中电投核电技术中实施拍摄“核电科普宣传片制作”项目,而且项目于日前已启动。该项目将采用全新视角展现核电产业,用镜头语言或动画方式展示核电的安全、清洁和高效特点。

 

笔者自接触核电行业起,看过不少各种类型的核电科普片,大多是文本可圈点,但影像雷同。文本基本讲述核电如何安全、清洁和高效,镜头语言的主角基本都是核电站。专业、高科技的解读算得上高大上,但数据、对比和罗列难免影响传播效果,印象确实也不深刻。

 

因为有接触核电行业的背景,笔者相信核电的安全性,但划去这些前置条件,什么样的核电科普片能一下抓住受众,并能对他们“谈核色变”的心理有些许的改变?

 

笔者认为,首先是视角。核电科普的对象是大多数没有核电知识背景的受众,科普片展示、讲述和告知的必须是通俗,容易接受和留下印象的信息,因此“核电科普宣传片制作”项目所提的“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具有实际意义,而“核电《小苹果》”形式活泼、内容通俗易懂,有借鉴意义。

 

其次,认知和接受需要过程。科普片所呈现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只有小部分被受众接受并进行认知加工。而后期信息的增加,以及受众将所看所听转化为自己可以接受的抽象概念,比如核电是安全的、清洁的,这个过程的持续性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已,所以科普片可以尽量兼顾广泛的人群,然后辅之以其他传播手段持续进行。

 

最后,是笔者参加一次核电科普片研讨活动的启发:最难改变得是习惯、观念,更难的是让人接受新的事物并有新习惯。核电科普片实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只有让公众真正了解核电,才能摆脱疑惑恐惧,核电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所以坚持并大胆尝试创新是值得的。

 

原标题:核电科普片就该大胆创新

上一篇:山东核电公众开放日迎来百名留格二小师生下一篇:【“核”你走过60年•后代眼中的核前辈们】父亲与居里精神传承 ...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