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核一君从中广核方面获悉,该集团与比利时SARENS集团在京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核能、可再生能源以及核电站退役等业务领域开展合作。 资料显示,SARENS集团在重型起重和工程运输行业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其还承接核电退役工程,目前已完成了两座美国核电站的拆除退役工程,正在进行两座德国核电站的拆除退役工程。 “核电退役”一词由此走入公众视线,那么,到底什么是核电退役?按照核电专家的说法,核电站退役活动是一项涉及核安全、技术、经济、社会和公众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延续时间可能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从世界范围内看来,核电站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而且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早期核电站退役。但是从我国自身情况看来,核电刚刚重启,这意味着核电春天刚刚到来,因而要退役的核电站几乎没有,目前即将退役或者已经退役的核设施只能说是早期的一些小型的反应堆,还包括一些乏燃料后处理厂、铀的化工转化和核燃料制造厂以及实验设施等。 必须说明的是,我国大型核电站退役的经验和技术等还是很少的,关于核退役的法规制度也不甚完善,另外,核退役后产生的大量的中低放废物,尤其是现在仍未定义和规定的极低放废物将会占有相当的数量,这就对我国的核废物处置的能力等提出了要求。 在我国核电发展的春天到来之际,在我国短期内规模化建造核电站的同时,也是时候应该考虑几十年后的相当数量核电站规模化的退役问题。 今日,核一君借中广核与比利时SARENS集团合作之机,参考研究多份资料,为你全方位梳理核电退役那些事儿,究竟怎么退役?有何难题?未来又有多大市场可言?既是百科,又是投资,全是干货,欢迎阅读! 一、怎么退役?三种方法可选 目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核设施退役方法分为三种:立即拆除、安全封存和就地掩埋。 所谓立即拆除,指的是在核设施安全关闭后几个月或几年内对部分部件进行去污和拆除。 所谓安全封存,指的是将核设施置于安全封存状态数十年(约30年),直至其放射性降至一定水平再进行去污和拆除。 所谓就地掩埋,指的是把核设施包括所有放射性物质就地永久性掩埋,永远无需拆除。 严格来说,上述三种方法各有利弊,根据不同的核设施退役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案。迄今为止,前两种方法是常用方法,而且这两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即立即拆除部分部件,剩余部件则安全封存。 根据资料,运行期满的核设施一般在安全关闭后提交退役申请,申请获批后正式进入退役阶段,一般包含5个步骤:建筑物、系统、设备去污;系统、设备拆除;建(构)筑物拆毁;场址环境整治;场址移交/封存监护。以前两种方法结合为例,将核电站退役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监护封存期。 在这一阶段,第一道污染屏障保持不动,但机械开启系统(如阀门、塞子等)将永久性封死,安全壳建筑物保持封闭;为保证核电站处于良好状态,要按规定进行监测;污染的建筑物应保持剩余危险物的适当状态,建筑中的气压按需要进行适当的控制;进入厂房内部要服从监测和监督程序。这时的设施要在监督之下,而工厂内外所需的放射性监测设备要保持良好的状态,以便需要时使用,并要保证符合国家法规要求;通过检修来检查工厂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必要时还应检查第一道污染屏障和污染厂房中是否有泄漏。 第二阶段为局部拆除期或厂址限制性使用。 第三阶段恢复建设前的自然原貌或厂址可无限制利用。 注意,以上这三个阶段不一定按顺序或在一规定时期内完成,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前两个阶段涉及核厂房内放射性物质的长期封存管理,主要为了使放射性衰变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经过安全存放期后,拆除设备工作可变得更安全,总的费用也可以节省,而工作人员受到的照射也可保持在最低水平。 二、有何障碍?四大难题待解 前述已经提到,核电站退役活动是一项涉及核安全、技术、经济、社会和公众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这其中自然存在不少障碍和难题,核一君专门梳理了核电退役存在的四大难题: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