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比尔.盖茨谈核能

发布时间:2015-7-12 10:55    来自: 《中国核工业》

1

 除了第四代反应堆设计中固有的安全性能提升,行波堆技术还能够利用贫铀并简化燃料循环过程。它可以大幅减少核废料,使乏燃料处置问题变得更简单。最终,它甚至可以使用已经使用过的轻水反应堆燃料,将其作为燃料来源,进而降低需要储存的乏燃料的量。
  
  鉴于所有这些原因,行波堆将会提高未来核电的经济竞争力,我相信这是一个有突破性的进展。通过我们与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我们将实现向全世界提供安全、经济、环保和可持续的核能的目标。
  
  记者
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和大气环境角度来看,发展核能是科学理性的选择。但对于核能的发展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您如何看待这些声音?您对核能安全以及后处理等问题怎么看?
  
  
  盖茨先生:我们认识到,关于核能技术有一系列的担忧,主要是围绕安全、核废物和核武器扩散问题。我们刚刚度过福岛核事故的两周年纪念日,北朝鲜现在又成为世界担心核武器扩散的新闻焦点,我们需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
  
  泰拉能源的目标是开发一种更高标准的新技术,以减轻对于安全问题和核武器扩散的担忧。核能现在已经是非常非常安全的,但是我们相信泰拉公司提出的这种设计方案能使得核能更加安全。它依赖于自然的物理定律,能够缓解类似于福岛核事故那样的严重后果。它可以有效地使用廉价的燃料。它减少了对于铀浓缩和乏燃料处理的需要,并简化了燃料循环。这些特点使得将铀转化为可用于核武器的材料变得尤其困难。我们把所有的这些视为行波堆的优点,并因之得到很多人的认同而深受鼓舞。
  
  记者
据悉您此次参加博鳌论坛,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会面。是否可以给我们透露一下会面时您谈及的话题?对于中国的核能发展,您如何评价?在选择核能发展及第四代核电技术开发的国际合作伙伴方面,您有什么想法?
  
  
  盖茨先生:我很荣幸能够在博鳌同习主席见面,我们讨论了中国提高世界各国贫穷人口福祉的机会。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帮助6亿人摆脱贫困的记录为造福其他许多国家,特别是非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就中国的核能发展而言,在全世界核能领域新建电站中,中国占据了40%的领先地位。我相信中国的核电项目将成为其它国家负责任地发展核电的一个榜样。中国核电项目的规模以及其所拥有的技术人才,将使其成为领先的核能技术创新者和核电站的建造者。
  
  泰拉能源的领导者与中国资深的能源专家有良好的互动。泰拉能源目前仍在与开发行波堆的合适的合作伙伴深入交流。但我们非常钦佩中国对推进核能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对于泰拉能源行波堆技术的最先实验和部署,我们正在寻求对于电力负荷有着极大需求,并且渴望在先进的快堆方面能够积极推进的合作伙伴。
  
  记者
发展核能,是您对未来50年许下的愿望,福岛核事故是否延缓了您的预期?您的计划有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您认为未来20年核能发展的关键在哪里?
  
  
  盖茨先生:福岛核事故有很多重要的经验教训值得整个行业铭记在心。福岛事故突显了对于像泰拉能源能够提供的新技术的需要。事故发生后,我们暂停下来仔细确认能够抵御地震和洪水等相关灾难的行波堆的设计细节。我们认真研究行波堆的安全特性,并且我们对行波堆提供更加先进的反应堆安全设计方案非常有信心。
  
  泰拉能源公司设计的内在安全系统不依赖于厂外电或水,这些系统能够更好地抵御任何一种自然灾害。
  
  未来20年核能发展的关键,是形成一个简单的燃料循环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目前的核能生产方式。我们需要开发可以让我们的人民确认核能安全性的一个新安全系统,需要开发技术解决方案,以减少或消除可能导致核武器扩散的区域。出于对如何处理和储存核废料的担忧,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方法以减少核废料的产生,并开发出更好的贮存和处置核废料的方式。在未来的20年,所有这一切都是非常可行和有必要的,我们相信泰拉能源的设计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可在未来十年付诸实践。
  
  记者
您对中国核工业的发展有怎样的期待?请用两句话概括一下。
  
  
  盖茨先生: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传统能源的生产方式,比如煤炭、天然气等已经不能满足逐渐升级的不对我们的地球排放更多二氧化碳的需求。鉴于核电发展的规模和承诺,中国将在下个世纪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市场。我相信,以致力于核能科学研究和创新技术发展的决心,中国必将成为世界核能的领导者。事实上,中国已经在这条路上取得了进展。   (杨金凤)


  (特别鸣谢:泰拉能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中国首席代表王定南、中核集团核动力事业部副主任章庆华为本次专访所付出的努力)

本文导航

上一篇:海底核电站下一篇:探秘美史上最大核电站 耗资20亿美元未使用过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