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核试验是把设计的核装置(或核弹头)经过多种复杂的环境考验后,放到一定深度的地下进行核爆炸,以验证所试验的核装置(或核弹头)是否满足要求,验证理论计算和工程设计是否正确,以改进设计和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等。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而这次爆炸的核弹头造成的地震级数是5.1级。 截止到2013年2月底为止,全世界总共进行了2061次核试验,其中美国进行了1032次,前苏联进行715次,法国进行了210次,英国进行了45次,中国45次,印度5次,巴基斯坦6次,朝鲜3次。 1. 根据资料在山上开挖水平坑道的正切方向。 2. 每个水平坑道都有数条巷道,深度通常为150米。 3. 水平坑道的横截面面积通常为9~12平方米,以方便运输设备和装置。 4. 距离爆炸中心数米到10米的地方摆放监测装置。 5. 每个水平坑道出口处,都有试验器材的集散平台,并分布成相应小区,以便摆放性能不同的各种器材。 6. 自动爆炸控制台及检测仪器控制台设在距坑道出口处1~5公里的地方。 封闭式地下核试验有其明显的优点:核装置位置固定,便于测试,特别有利于近区物理测量;受气象条件影响小,利于安全保密,可减少对环境的放射性沾染;便于创造模拟高空环境的真空条件,研究某些高空核爆炸效应;还可研究核爆炸的和平利用,如探索开挖矿藏和制取特殊材料的可能性等。 地下核试验会产生放射性核素,人们非常关注它造成的环境危害。这种危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理和化学机理,这些机理控制着放射性核素如何进入地下水并将它传播给生物圈内的各种物种。在内华达州南部和美国其它的试验基地,相关的环境包括地下水中潜在的污染、它们对环境或农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对那些可能会发生间接生态影响的地方的地表水源的极限排泄的环境,地下核试验还会引发小型地震。 地下核设备的引爆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得试验点周围区域内相关的地质和设备材料发生蒸发。实验产生的高温和压缩的震动波会使试验点生成空隙和裂隙或者改变洞壁上的结构。孔穴是汽化作用和原始的地质介质的压缩所造成的。孔穴的大小(或半径)可以根据爆破能的作用力、埋藏的深度以及地质介质的强度而估算出来。孔穴最大尺寸在爆炸发生后的1/10秒内即可达到。在接下来的几秒钟,发生爆炸、温度冷却、气压消散、孔穴内气体的成分开始按顺序冷凝,冷凝顺序按相对蒸汽压或沸点进行。首先,岩石和重放射性核素元素,同墙内壁上的熔融岩块一起,在洞的底部积聚成熔融的泥胶土。试验几小时或几天后,上面的材料坍塌进入洞内,形成一个垂直的“碎石”竖井,这个“竖井”随着地面的扩大而扩展,在那里形成一个弹坑。部分倒塌的材料会落入熔融胶泥体内。如果最初的爆炸点位于地下水之下,则地下水此时会再次涌入洞内。 地下核试验按爆炸深度不同可分为浅层地下核试验和深层地下核试验。浅层地下核试验地面形成弹坑,有大量放射性物质逸出;深层地下核试验,常称为封闭式地下核试验,只有少量放射性物质逸出,各国通常多采用封闭式地下核试验。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