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效率全球首屈一指 韩国核电“后进”超先进 ◎本刊主笔 季天也 韩国最早建设的古里核电站 1966~1980年间,美、苏、英、法等资深强国纷纷大上核电,韩国没有赶上这波潮流。但在本世纪初,“晚熟”的韩国却已经拥有自主研发的先进核电机组,甚至有能力同老牌核电出口国竞争海外订单。这个上世纪70年代末才建成第一台商用核电机组的半岛国家,如何在30年间逆袭杀进了全球核电第一集团? 韩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反应堆在新古里核电站3、4号机组率先采用,韩国水电核电公司为此举行了装机典礼。 能源短缺 押宝核电 作为一个土地面积有限的半岛国家,韩国的自然资源相对稀缺,97%的能源靠进口。世界核协会的资料指出,1990~2006年,韩国的电力需求每年增速超过9%,之后才下降到2.8%以下;2011年,韩国为进口能源支出了1700亿美元,占该国进口额的1/3。2012年,韩国的人均电力消耗为9600千瓦时/年,是1980年的11倍还多。为了满足随高速发展而激增的用电需求,押宝核电是早期就确定的能源政策。因此,韩国的核电之路走得非常积极。2014年,韩国的核电站贡献了149太瓦时(1太瓦时=1000吉瓦时=10亿千瓦时)的电力,紧随美、法、俄3国之后,核电比重高达30.4%。 核电是韩国所有能源发电中成本最便宜的。韩国水电与核电公司(KHNP)2008年的报告指出,煤炭、液化天然气(LNG)和水力每发一度电的平均成本,分别是53.7韩元、143.6韩元和162韩元,而核能只有39韩元/度(100韩元约合0.54元人民币)。 然而,这样一个核电强国,其第一台商用核反应堆诞生至今还不到40岁。 1971~2006年韩国的发电量及电力结构示意图 可以看出韩国核电的发电量和比重大约从1983年才开始激增,晚于世界核电大发展时期(1966~1980年)。来源:国际能源署(IEA) 核电大潮下仅一台机组服役 韩国的核能研究活动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与俄、美等核电资深国家相比并不算晚。1956年,韩国与美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协定,派出大量人员到美国接受核能研究方面的培训,奠定了核能研究的基础;1957年,韩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一员;1958年,韩国国会通过了《原子能法》,规范和促进原子能的发展、保护核设施的安全和辐射防护。根据该法成立的原子能委员会是韩国核能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该机构由9~11名成员组成,来自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等领域,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由国家总理兼任。原子能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制定、贯彻、实施包括安全在内的各项有关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政策,分配国家有关预算,制定有关法规等。 韩国的第一座小型实验核反应堆于1962年建成。不过在此之后的9年里,韩国的核电发展一直没有大动静。直到1971年,位于釜山广域市机张郡的古里核电站才开工建设,该核电站隶属韩国水电与核电公司。经历了六七年的忙碌,发电能力587兆瓦的1号机组于1978年4月开始运行,成为韩国第一台商业化核电机组。从国际上看,1966~1980年可谓是核电的“青春期”,全球共有242台核电机组投运,而计划大力发展核电的韩国只占其中一台,看起来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韩国核电发展历程示意图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