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说《核风细雨》出版再现秦山核电站艰辛建成历程

发布时间:2015-11-20 09:04    来自: 嘉兴日报

一代代核电人忠心报国的激情岁月,砥砺人心;一幕幕轰轰烈烈的核电站建设故事,惊心动魄;一场场艰难爱情与命运的终极较量,催人泪下……本月初,由新锐青年作家刘涛创作的长篇小说《核风细雨》正式出版。据了解,这是首部以小说形式再现共和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艰辛建成路的动人著作,近20万字的小说中,描写了核电站大事业的残酷征程以及平凡小人物的峥嵘岁月,带领读者共同回忆旧时光里的坚韧。

关于秦山

海盐是中国大陆核电的发源地,秦山是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由于少煤缺电,上海许多工厂面临停产,更有新办的工厂不敢开工建设……”1970年春节前夕,来自上海市委的一份紧急报告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地区的用电问题要靠核电。二机部不光是爆炸部,而且要搞核电站。”之后的2月初,周总理做出回复。28日,上海市传达周总理指示,开始研究部署核电站的建设工作,因为是197028日,故中国首座核电站被命名为“七二八工程”。

19796月,核电站选址小组成员陈曝之、谢恩吉从上海来到浙江省海盐县,意外发现秦山,于是秦山与核电产生了联系。19811114日,国务院批准了秦山核电站建设项目。次年119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第一座核电站定点浙江省海盐秦山的消息,海盐秦山一时之间得到全国关注、世界瞩目。1985320日,中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今年正是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30周年,目前的秦山核电基地拥有9台在运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654.6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是我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最大的核电基地。

关于作者

作者刘涛,媒体人,新锐青年作家,一个会讲故事的写作者。作品极具家国情怀,关注青年一代的奋斗和爱情,行文利落而有余韵,故事节奏把握恰到好处,笔下人物都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已出版《就算没有明天》、《青的春》、《三分之一蛋糕》等长篇小说。

据了解,刘涛是典型的“核二代”,父母为祖国核工业奉献一生,而他从小就生活在海盐,亲身经历了秦山核电站的建设过程。据其老师介绍,刘涛在中学时期就已显现出出众的写作才能,后北上求学,涉足媒体,这已经是他第五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得到了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寿君的特别推荐,著名作家梁晓声、著名导演郭宝昌、著名编剧张翼联袂推荐。

关于小说

本书的两条故事线,即共和国早期核电事业的艰辛建成路与一批青年人的悲欢离合成长故事,交织重叠,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惊心动魄又震撼人心。

小说男主人公党建国出生于一个典型的核工业家庭。核电站对于这个家庭乃至这个家族都是不陌生的,其妻子华香琴年前已经从核电站的水暖岗位上退了休,而党建国也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要告别他在核电站的岗位了。退休对于像党建国这样的家庭来说,那简直就是一种残忍的剥夺,他和他的家族都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国家核工业。

党建国的成长似乎见证了祖国核工业建设的历史,他的命运也仿佛早已被他的父亲党忠诚决定了。上世纪50年代末,党忠诚退伍后来到了祖国西北部,并参加了祖国当时的核心科研建设,在那一片茫茫的戈壁滩上,诞生了后来享誉中外的“两弹一星”。当然那里也同时诞生了党建国。

在戈壁滩上,为了核工业建设,大家虽然生活贫苦,但充满着昂扬的斗志,年幼的党建国就生长在这个环境中。由于核工业土建需要的水各种含量必须达标,而那些戈壁滩上珍贵的水,水碱含量超标很多,是不可以用在土建上的。父亲党忠诚想多节省一些饮用水用于土建,就常常带头饮用那些碱水,直到被送入医院。

在原子弹成功爆炸的那个春节,党建国和伙伴魏红军一起哆哆嗦嗦地点燃了一个又一个叫作爆竹的新玩意儿。天空中瞬间明亮了起来,他们抱在一起跳啊蹦啊,开心极了。那年春节,党建国第一次吃到了饺子。

小说从一个普通的核工业家庭入手,通过普通人物的家庭、工作、生活,再现恢弘的六十年核工业创业史,感情饱满,情节写实厚重,刻画了一组为核奉献一生的人物群像,以环环相扣的叙述,饱含深情的笔墨,再现了残酷又艰苦的环境中,一代代核电人的信仰、追求与铁血柔情。

 

上一篇:【ITER Newsline】总理、恐怖分子和托卡马克的故事下一篇:人类比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更可怕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