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们只盘点,不排名,按大学首字母进行排序 1. 成都理工大学 相关院系:有两个,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核技术工程系(成都)和工程技术学院核工程与新能源技术系(乐山) 开设历史:成都本部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于1956年筹建于原北京地质学院。1965年,迁入当时的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成都地质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核原料与核技术工程系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核原料与核技术工程系。 工程技术学院(乐山)是由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成都理工大学联合创办的独立学院。其中核工程与新能源技术系(原核工程与核技术系)创建于2004年。 2. 重庆大学 相关院系: 动力工程学院 核能工程系 开设历史: 始于1937年的重庆大学工学院动力科,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立重庆大学动力系,1981年更名为热力工程系,1998年更名为热能工程学院,2001年更名动力工程学院。2006年增设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 专业方向:包括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核反应堆动力学仿真、核反应堆 安全学等四个方向。 3. 东华理工大学 相关院系: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开设历史:源于该校1956年设立的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专业。 专业方向:包括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6个本科专业,地球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地质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安全工程3个专业型硕士点。 4. 东南大学 相关院系:能源与环境学院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办学思路: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热物理、核工程、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具有较 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获得核技术、核工程方面的实践训练。 5. 华北电力大学 相关院系: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开设历史:华北电力大学在2004年设置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2005年成立核电教研室,2007年成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科研实力:拥有核电子学实验室、反应堆热工及力学测量实验室、核电厂仿真与安全技术实验室、核电厂人工智能实验室、核电厂设备验证实验室、核反应堆高性能计算实验室、标准放射源测量实验室、环境放射性取样与监测实验室、核电厂模型与实体演示实验室、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实验室,2013年获得“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称号。 6. 湖北科技学院 相关院系: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 开设历史:起源于1975年咸宁地区师范学校农化班,1977年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化学科,1983年改为咸宁师专化学系,2002年更名为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2008年更名为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1年由原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与成立于2008年的咸宁学院核技术与工程系合并成立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 专业方向:下设核工程与核技术系,包括两个专业方向,分别是:核工程技术方向、辐照化工方向。 7.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相关院系:电力学院 核工程核技术专业 开设历史: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成立于2011年。 师资力量:现有专职教师6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2人。 8. 哈尔滨工程大学 相关院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开设历史: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 专业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总数91人,外聘兼职教授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际学术大师1人,专职教师65人,高级职称教师3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 9. 华中科技大学 相关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核工程与核技术系 师资力量: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7名,讲师1名。 办学思路:本专业培养具备核电及热能工程设计、安全分析、控制与运行管理方面的知识,受到核工程、核技术方面的实践训练,能在各相关领域从事核工程及核技术方面的实验研究、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0. 江苏科技大学 相关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办学思路:本专业培养具备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方面宽厚理论基础,掌握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其应用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核电工程及船用核动力装置等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系统以及设备设计制造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1. 兰州大学 相关院系:核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方向:学院现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2个博士点;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原子分子物理、核技术及应用4个硕士点,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硕士点。有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科研装置:拥有自行研制的国内领先水平的强流中子发生器。 12. 南华大学 相关院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开设历史:学院的前身系始建于1959年的原核工业部衡阳矿冶工程学院技术物理系,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核学院之一。 专业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和核物理。 师资力量:教职工70余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 13. 南京工程学院 相关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办学思路:本专业以扎实的工科应用为基础,培养具备核电及热能工程设计、核技术应用、核安全分析、核辐射防护与测量、核电站控制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注重在核电工程、核技术在生产和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实践训练,能适应现代核工程与核技术建设及其应用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4.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相关院系: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核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方向:包含“核工程与核技术”和“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两个本科专业。 15. 清华大学 相关院系:有两个,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核研院)和工程物理系(工物系) 开设历史:核研院筹建于1958年,始建于1960年1月。早期称清华大学原子能基地,1962年起名为清华大学试验化工厂。1979年3月经学校批准更名为核能技术研究所。1990年11月10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简称核研院。2003年9月更名为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同样简称核研院。更名后原有设计院资质保留,名称仍为“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核研院俗称“200号”,这是屏蔽试验反应堆最初在校内基建项目的编号。 工物系是于1955年筹办,1956年正式建立的。该系设两个本科专业:即工程物理专业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每年共招生本科150人。 科研装置:(核研院)1964年清华大学建成自行设计的屏蔽试验反应堆。1989年11月核研院设计建设了5兆瓦低温核供热试验反应堆并成功运行。目前承担了我国第一座200兆瓦低温核供热工业示范堆的设计工作。负责承担的国家863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于1995年6月开始动工兴建,2000年12月建成达到临界,2003年1月实现满功率并网发电。 16. 四川大学 相关院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开设历史:由原四川大学的物理系和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原成都科技大学的应用物理系和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以及原华西医科大学的华西基础医学物理教研室于2001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 师资力量:在职教职工211名,其中院士2人,特聘和兼职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40人,教授(研究员)5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1名。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