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核电站泄露的钚,其实还没有砒霜毒

发布时间:2015-11-24 14:20    来自: 果壳网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29日表示,从福岛第一核电站区域内土壤中检测出放射性钚,而土壤样本中钚的浓度为0.54Bq/kg至每公斤0.18Bq/kg不等。海内外早有传说,钚是世界上最毒的材料,难道全人类都身处险境了吗?当然不会,如果你看过果壳网的 《毒钚一片,人类全灭?》 的话,应该不会相信一点点的钚就能把我们通通撂倒的。

钚还不如砒霜毒

根据美国能源局的资料,如果毒性指的是人服入后产生的致命作用,那么钚其实并不很毒。至少绝对比不上某些毒蘑菇和砒霜这种只要少量就立刻致命的东西。对于钚这样的放射性元素,毒性通常指的是放射性对生物组织的破坏。钚的放射性主要来自alpha粒子,不过这类辐射连一张纸或者几厘米的空气都无法穿透。一般来说也不会透过你的衣服和皮肤。

实际上,我们唯一值得担心的是那些可能会通过呼吸而吸入的钚微粒(口服的危害相对比较小)。钚及它的大部分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很长,所以它们基本上注定要留在体内一辈子了,长期对身体造成辐射影响。

不过低剂量的钚与其它放射性物质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即使发病往往也是很多年以后了。根据维基百科上的介绍,当吸收的有效辐射剂量达到400mSv时,肺癌发生的概率才会开始提高。

并无因单次吸入或者服入钚致死案例。

虽然很多人体内都发现有一定剂量的钚,但从来没有因为吸入或者服入钚而致死的案例。而也曾有一些人体试验曾评估过钚的毒性。

在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与钚有关的人体试验有两组,一组是1940年代中后期,美国在没有告知试验对象的情况下,对18个活人(主要是病人、囚犯和穷人)进行了极为不人道的钚血液注入试验并检验它的危害性。这个试验直到90年代中期才被曝光,揭露此事的一本书《钚档案:冷战时期美国的秘密医学实验》引起了轰动并获普利策奖。

这些活人小白鼠中的一些人很快就死了(其中一些病人本身就是濒死的),有的则在虚弱的状态下痛苦地活了几十年,还有些人则生下了畸形的孩子。当然这种钚直接进入血液的极端的情况应该不会我们的生活中出现。

第二组试验是对1944-1945年间参与曼哈顿计划的26位工作人员的跟踪调查,由于当年的防护标准比较差,这些人在工作中吸入了大约0.043 微克到3 微克(110Bq6960Bq)不等的钚。到1986年,还有22人活着(平均寿命是66岁),死亡的4个人原因分别是:肺癌、意外事故和心脏病(2例),到1990年,又增加3例死亡,分别是肺癌、心脏病和骨癌。由于骨癌比较罕见,所以这被认为是与钚关系比较密切的死亡。虽然两例肺癌可能与钚有关,但是由于他们都有吸烟史,因此无法确定。[1][2]请注意这里维基百科的相关解释有误。[3]

我们不能否认钚当然是一种危险的放射性物质,但是说它是“世界首毒”肯定是不正确的。总的来说,钚的毒性基本上和神经毒气差不多。

[1]G.L.Voelz and J.N.P. Lawrence, "A 42-year medical follow-up of Manhattan project plutonium workers." Health Physics, Vol. 37, 1991, pp. 445-485.

[2] Health Effects of Plutonium

[3] Toxicity of Plutonium

上一篇: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核工业海外出口概况下一篇:“高大上”与“低小下” 浅谈便携式核弹与脏弹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