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走进神秘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5-11-25 11:17    来自: 中科院高能所

  

  地下100米,与大型强子对撞机零距离     

  跟随沃斯博士来到ATLAS探测器入口处,从这里,我们将乘电梯下到地下100米深处,传说中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最大探测器超环面仪器ATLAS就是安装在这里。 

  

  这两部电梯直通地下100米的探测器ATLAS 

   

  参观者通过安全门进入地下工作区     

核子中心的这一大型强子对撞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于20089月开始运行。它包含一个周长27公里的环形隧道,贯穿瑞士与法国边境,隧道内共建有四个探测器,随时监控记录数据,供科学家们分析使用。其中,ATLAS探测器是最大的一个。ATLAS探测器是国际合作的产物,共有34个国家合作兴建,包括中国。     

  沃斯博士提醒说,怀孕女性、携带心脏起搏器的人不能下去,他同时还拿着一个辐射测量仪,看上去有计步器大小,上面显示的是一排“0”。他说,如果有超量辐射发生,这个仪器就会记录下来。  

      

乘坐一分钟的电梯,我们下到了电梯-1层,即地下90米的平台区,在这里正好可以观看ATLAS探测器。-2层可以到达地下100米的设备安装层。

   

   

  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最大探测器超环面仪器ATLAS  

核子中心的中国籍研究员任忠良博士介绍说,ATLAS探测器长46米,直径25米,重7000吨,相当于埃菲尔铁塔的重量。探测器上共有1亿个像元,相当于一个巨型照相机,每秒钟可拍下4000万张图片。ATLAS被称作物理学大力神,也是想借用希腊神话中大力神的寓意。正是借助它的力量,人类的视野得以扩展,得以看到那些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微小物质单元。     

大型粒子对撞机的首要功能,就是要还原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瞬间,探究物质是如何形成的。在27公里的隧道中,两束质子流向相反方向运动,在探测器中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发生碰撞,产生新粒子。任忠良博士介绍说,但由于质子只有10的负15次方米,所以碰撞的几率很小,多数都是擦身而过。在所记录的4000万张图片中,只有约500张左右发生了对头碰撞并被读出分析。而那些对头撞上的,就会产生微观大爆炸,重现宇宙大爆炸后1微微秒瞬间的状态。科学家就从这些数据中研究物质的构成,包括暗物质,暗能量,以及标准模型要寻找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在到达紧凑型μ子螺旋型磁谱仪(Compact Muon SolenoidCMS)之前,你会见到很多重型起重设备,当前它们都在闲置着 

   

  通过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管道将冷却、压缩空气等各种各样的要求传送到CMS 

   

  CMS控制室 

   

  员工正在控制室监控电力系统、冷却系统、地下空气系统,瑞士的电网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力来满足CERN的需要,所以他们要同时使用法国和瑞士的能源,此外还拥有自己的紧急供电系统 

   

  CERN的官方色彩是橙色和蓝色,这些是橙色的头盔 

   

  CMS的微缩内部模型 

   

  进入CMS前的安全操作指示 

   

  眼球扫描仪,这里的安检措施很繁琐,但是也非常必要,只有授权的人才能进入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隧道 

   

  眼球扫描仪是这样使用的 

   

  CMS真身! 

   

  它位于100米深的地下,重12500吨,长15米,直径25 

   

  站在巨大的CMS设备前,人显得很小 

   

   

  探测器站之间的环形隧道,开创了世界上最昂贵项目的先河,不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又重新利用了这些隧道,省去了一笔资金。在这条长27公里的隧道内,质子束被加速到接近光速的速度,而后发生对撞 

   

   

  隧道里的交通工具,对比之下显得小巧可爱 

   

  设备上的涂鸦 

   

  ALICE(大型离子对撞机实验)探测器使用更节能的室温磁铁,使用水冷就可以实现充分的冷却 

   

  ALICE的主要数据:26米长,高度和宽度均为16米,10000吨的重量 

   

  庞杂的电缆 

   

  LHC启动和运行时,ALICE两侧的红色大门要关闭  

期待与中国进行更多合作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科技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全球化。沃斯博士说。     

  从研究领域来说,核子中心的研究早已不局限于粒子物理领域,而是广泛涉及信息技术、机械、电子、超导等实用技术领域。从其成员来说,核子中心现有20个成员国,以色列今年年底有可能加入,将成为第一个非欧洲国家的成员国。另外,巴西、俄罗斯、土耳其、巴基斯坦、乌克兰、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正在申请加入。美国、日本、印度目前都是观察员国。正式成员国每年须缴纳会费,目前德国交纳的会费最多,占核子中心年度经费的近20%;来自意大利的科学家数量最多,有1300多名。(小编说:以色列已成为欧核中心成员国之一)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73年,来自中国的第一个代表团中国高能物理代表团访问核子中心;1975年,核子中心首次派团访问中国。目前,核子中心已同中国十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国广泛参与到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物理研究当中。     

  不过,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干事霍尔教授认为,与中国的合作潜力还很大。他说:中国科技发展水平很高,相对于中国的规模与潜力,目前的合作还非常有限。我认为,双方不仅可以在科学研究方面进行合作,还可以在工程技术领域合作,培养大量顶尖的工程师。这就要求中国以成员国或者准成员国身份加入欧洲核子中心。他说,国际粒子物理大会今年6月将在上海召开,希望能借此机会促进与中国的合作。     

  说起中国与核子中心的合作,任忠良博士显得更为急切。他1988年就到核子中心工作,所见所闻使他深切感受到深化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说:我们完全应该参与进来,这样的研究中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有帮助。它从事的是前沿基础研究,前沿科学研究能够激发新技术的产生,而且有利于培养人才。”     

  文章节选自CRI《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期待与中国进行更多合作》(20135月)、驱动之家《走进神秘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136月),有删改。 图片源自CRI、驱动之家及新华网 

12
上一篇:“高大上”与“低小下” 浅谈便携式核弹与脏弹下一篇:被水母堵塞冷却管,瑞典核电站被迫关闭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