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毛庆:讲讲华龙出海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7-2-23 12:33    来自: 中广核

窗外的阳光灿烂明媚,树上的紫荆花开得正艳,一树一树快速向车后闪过。毛庆看了一眼手机,距航班起飞的时间还早。前天才刚刚回到深圳,现在又要飞往北京了。

 

这次赴京,和以前的出差不太一样。就在一天前,英国政府正式发布声明,同意受理华龙一号的通用设计审查(GDA)。这次去北京,是要参加媒体见面会,向国内主流媒体讲讲GDA那些事。作为华龙一号GDA首席技术官,毛庆是最合适面对媒体的人。

>>>1<<<

虽然已经是一月,北方早已经是冰天雪地,万物凋零,但南方依然温暖如春,满眼碧绿。看着这熟悉的景物,毛庆的思绪逐渐飘到了万里之外。

当地时间2016年9月29日15:00,那是毛庆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之一。伦敦市中心一个不足100平方的会议室里,人头攒动,摩肩擦踵。高大的窗户、绚丽的吊灯、近两米高的油画,这是典型的英式风格。会议室的天花板、装饰等处处细节都流露出这栋建筑悠久的历史和高贵的品味。

台上,只有一张并不长的会议桌,后方摆着三张座椅。台下,第一排有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法国驻英国大使白林等人。小小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期待。

 

就在大家翘首以待时,门口一阵骚动,英国能源大臣克拉克、法国外交部长艾罗、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等一行人鱼贯而入,在主席台落座。他们身后的背景板上,一座现代化的核电站在青山绿草的掩映中显得分外醒目。

在克拉克、艾罗、努尔分别致辞后,克拉克、中广核董事长贺禹、EDF董事长莱维签署了英国三大核电项目的一系列协议,中国企业正式进入了英国新建核电领域,这成为中国核企走出去最具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毛庆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签约结束后,大家久久不愿离去,在现场各种合影,希望永远记住这难忘的时刻。

 

>>>2<<<

“叮咚叮咚”,熟悉的短信声音响起,打破了毛庆的沉思。低头一看,原来是登机口变更的提醒信息。略微动了动身子,毛庆仍然望着窗外。

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毕业,毛庆可谓核电行业的资深专家了。他长期从事核工程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他主持开发的中广核ACPR1000技术方案,已在阳江5、6号机组和红沿河5、6号机组开工建设,他还曾任华龙一号副总设计师,主持华龙一号型号力学设计。这位年仅40多岁的专家,已经是中国广核集团反应堆结构力学首席专家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对于华龙一号的设计,毛庆倾注了太多的心血。现在华龙一号国内示范项目已在防城港顺利建设,海外已经开启了英国GDA,但背后的艰辛毛庆最清楚不过。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提高核电站抗震设计基准成为核电技术改进的主流。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要满足最新核安全标准并最终走向国际市场,需要将抗震设计基准从二代加核电厂的0.2g提升至0.3g。

这是一个必须攻克的技术难题!看似只有0.1g,但这对于华龙一号研发无异于攀登珠穆朗玛峰。

在经过大量的设计论证后,毛庆带领的团队已经将华龙一号的抗震设计从方******和逻辑层面进行了全面提升,计算精度也已难再有余量可挖,但其抗震设计基准依旧达不到0.3g,问题到底出在哪?

那段时间,毛庆整天都在想着这恼人的0.1g。

 

后来,毛庆决定转变思路,尝试以提升硬件来进一步增强华龙一号的抗震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对主设备支撑系统进行改进和对核岛布置进行调整后,华龙一号抗震设计基准终于达到了0.3g。

0.2 g到0.3g,华龙一号的抗震设计基准提升了50%,其抗震能力随之显著提升。

“好的核电设计,除了要在方******、逻辑等进行创新,还需要把各专业的协同,甚至后端的采购、施工、运营、退役等环节综合考虑进来。”这是完成华龙一号设计后毛庆最深刻的体会。

>>>3<<<

2017年1月12日下午,北京贵都大酒店。毛庆走进会议室时,已有30多家媒体的记者等候在这里。作为“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出海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GDA是华龙一号落地英国的技术前提,GDA的启动,意味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落地英国迈出了关键一步。而华龙一号一旦通过GDA,将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更多国家会由此增强对华龙一号的信心,提升华龙一号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华龙一号的国际市场开发。

 

“中广核将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华龙一号GDA。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有信心通过GDA,推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挺进英伦,迈向世界。” 毛庆的声音不大,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站在这小小的演讲台前,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华龙一号在英国正式开工的盛大画面。

上一篇:728:中国核电的“拓荒”代号(史海钩沉)下一篇:抱着核燃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