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投票 | 设立国家“核科学日”,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7-3-24 11:17    来自: 中国核网

 

上世纪40年代前后出生的人都能深深地感受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来被世界列强侵略和奴役的悲惨历史,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版图。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十分仇视,他们在政治上孤立中国,阻挠各国和我国建交,在经济上封锁、禁运,在军事上包围,企图把年轻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

面对这种种威胁,党中央深深地知道,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核武器,中国就挺不起腰杆。所以党中央毛主席下决心,一定要发展我们的“两弹一星”事业,我们要造出原子弹。

可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多年抗日战争和内战,举国上下,一穷二白。为了我们的国际地位和民族尊严,老一辈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震惊的辉煌成就:

1960年11月,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我们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比美国、前苏联、法国所用的时间要短得多;

1971年9月,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

邓小平曾说:如果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人造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70年2月8日,周恩来总理从国家全局和核工业发展出发提出,不光要搞核爆炸,而且要搞核电站,并提出“安全、实用、经济、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我国核工业实现“军转民”战略调整。老一辈核工业人秉承“两弹一星”精神,从零开始,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于1991年12月15日,完成了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为继美、俄、法等国之后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建造压水堆核电站的国家。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赢得的荣誉。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

——邓小平

钱学森: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

 

钱学森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然而却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拦为自己的国家效力。他多次说过:“我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郭永怀:空难后绝密资料仍保护完好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因在青海基地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便迫不及待地飞往北京向中央汇报,飞机在首都机场降落时出现故障。遇难时,郭永怀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被烧焦,人们费力地才将他俩分开后,所有人都惊呆了——郭永怀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完好无损地夹在他俩胸前。郭永怀被授予“烈士”称号,也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获此称号的科学家。

邓稼先:许身国家威壮河山

 

1950年10月,邓稼先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为了造出中国的“争气弹”,邓稼先忘我工作常常是到天亮。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结果因受辐射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彭桓武: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

 

1947年底,在英国留学9年的彭桓武回到祖国,励精图治,成为新中国核事业的奠基者。多年以后,当有人问起彭桓武,当年已在英国学术界有了极高的声誉与地位,为何还要选择回国时,彭桓武说: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彭士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

 

1951年,彭士禄被选派留学前苏联。“留学时,我从未在晚上12点前就寝过,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我今年80岁了,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一是建核电站。”

彭士禄院士率领团队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没有用外国的一颗螺丝钉!

徐銤:坚守诠释报国情怀

 

为快堆坚守近半世纪的徐銤院士被认为是当代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国家已经给予我很多,我自己能办的事,就不要给国家添麻烦了。”徐銤说,“我坚持46年,不光因为对快堆有感情,更重要的是从老一辈科学家那里学到了对事业的执着。”

……

现在,我国已从核电“小白”成为拥有三代堆、四代堆等自主堆型的核电大国,并正向核电强国稳步迈进,带动着世界核电的发展。

60多年来,我国核工业一批又一批科学家,走过了不平凡的自主创新之路,他们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召了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核工业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铸就了伟大的核工业精神 “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而这也激励核工业人,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迈向新的辉煌。

“无论是在研制原子弹、氢弹的年代还是现在,‘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都是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的科研道路,发展高科技的精神支柱。”胡思得院士说,当年可能需要住帐篷、住“干打垒”,现在科研工作环境、条件改善了很多,但仍然会面对一些全新挑战:核工业的任务并不比当年轻,核电站、核技术应用等领域仍有很大进步空间。“精神绝对不会过时,它仍然是科研工作的一个法宝,是核工业的一个法宝。年轻同志,特别是核工业的年轻同志要把‘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传承下去,在新时代把这些精神发扬光大。”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寿君提出提案:设立中国核工业的纪念日。“这不是核工业人自己的节日,而是全国人民的节日。”

 王寿君之所以提议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小编理解是基于以下原因:

1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的需要。

设立“核科学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 “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励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迫切需要。

2推动我国成为世界核强国的需要。

设立“核科学日”,不仅是核工业人及所有科技工作者能够拥有自己的纪念日,也是全国人民的节日,可有效激励核工业人以及全国的科技工作者,献身核工业,献身科学,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再创新的辉煌。同时,也引导全国人民铭记一代代核工业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关心和支持祖国核工业事业的发展。

3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需要。

设立“核科学日”,可有效地科学普及核科学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凝聚实现中国核能梦的强大力量。可以使社会看到创新之可能,创新之可行,产生自主创新的愿望,尤其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和求知,激起他们科学探索的热情。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核工业人“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精神,积极投身科技事业,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热爱祖国、无私风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是老一辈核工业人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财富,也激励着一辈又一辈核工业人勇往直前、奋斗不止。正如小平同志所说,我们要记住那个年代,记住那批科学家,并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关于“核科学日”的设立,你怎么看呢?

投票请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k4MTIwMQ==&mid=2651892522&idx=1&sn=c6e5e701601e0a3c8802a2d4ab5d6a31&chksm=8b1e09d4bc6980c2d2ceb491866ff74c0a1f38dab79843671aabe88f31312a6fe65b45297f8d&mpshare=1&scene=23&srcid=0324YLD1O0xu3qSV2pnAyfuB#rd

上一篇:谜一样的9秒:测不准的中子寿命下一篇:核物理引发的考古学革命──从一万七千年前的拉斯科洞窟说起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