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巨星陨落!我国的原子弹、核潜艇、运载火箭,都与他有关!今天,他离我们而去,而我们却在……

发布时间:2017-8-29 10:53    来自: 冯站长之家

中国的原子弹在戈壁滩试爆成功,有他的心血!

中国的核潜艇在海洋里游弋巡逻,有他的贡献!

中国的运载火箭呼啸腾空,有他的研究成果!

 

他,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与原子弹、核潜艇和运载火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巨星!

他,用他92年的生命,为我国国家实力由弱到强贡献了力量,为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贡献了力量!

他,就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中国色谱分析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卢佩章院士!

 

20178231325分,噩耗传来,92岁的卢佩章院士在大连逝世。

 

可能,“卢佩章”这个名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稍显陌生。

因为,他从事的科学研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保密的,研究的课题“色谱分析”从名字上来看,也稍显冷门。

但,卢佩章院士的一生,绝对不冷门!

 

为了原子弹的爆炸,他冒着生命危险搞科研!

卢佩章和他领导的小组负责浓缩铀及扩散分离过程中的气体分析这一核心技术。

简单地说,就是在把同位素235也就是浓缩铀从同位素238中分离提取过程中,监控气体氟化铀的纯度,连百万分之一的杂质都不能有,否则就会爆炸!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卢佩章和他领导的小组几乎一天也没休息过,研制了三代机器,为国家节省了上亿元资金!

为取得高浓氟气,卢佩章和他的同事连续倒班一个多月,干得腿发软,吃的却是大饼子加白菜萝卜!

终于,卢佩章完成了原子能工业应用的气相色谱研究,建立了真空熔融色谱法,准确地测定出金属铀235和铀238这两种同位素气体杂质的含量,保证了我国自己生产纯净的适于裂变的合格铀235,也保证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为了核潜艇的下水,他呕心沥血也要争口气!

苏联的赫鲁晓夫曾经说过,“核潜艇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又大,你们怎么能搞得了?

确实,那时的核潜艇对中国的科技水平来说,看似遥不可及!

其中,核潜艇可以在水下连续航行数月以至一年以上,艇内空气如何净化、再生及解决含氧量就是制约各国核潜艇技术发展的一大要素。

而,在毛主席喊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之后,卢佩章接受了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79号密闭舱气体分析的紧急科研任务!

令人无法相信的是,在美苏等国技术封锁、各方面制约的情况下,他和他的科研小组经过反复试验,居然研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用色谱仪!

使用这台色谱应用装置,可以迅速、连续净化密闭舱中的气体组分,确保潜艇人员在水下长期作业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需要!

这项研究成果,保证了中国的核潜艇顺利下水!

也让曾经嘲笑中国永远都搞不出来核潜艇的发达国家为之惊叹!

 

为了运载火箭的腾空,他花了20年探索付出!

火箭需要液氢做燃料。制备高纯液氢的关键之一是必须除去其中的痕量氧,否则无法安全生产运行。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卢佩章开始了长达20年的科学探索。

在成功研制出当时国际上仅少数国家才能生产的新型吸附剂——分子筛之后,他利用分子筛色谱技术开始了超纯气体净化和测试的研究,最终使我国先于国际上其他国家首先研制成功脱氧分子筛105催化剂,解决了液氢生产制备的关键技术环节!


当一个人,若能与原子弹、核潜艇、运载火箭等任何一项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相信,这都不会是一个平凡的人!

而他,却如此紧密的与中国的原子弹、核潜艇、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器交织在一起,用生命历程见证了中国发展、崛起,用自己的奉献努力支撑中国挺起脊梁!

毫无疑问,这些成就,放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值得大书特书!

他,足以青史留名!

他,理应被我们铭记!

 

曾经,卢佩章院士告诉过许多人:“中国的科学家应该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心。我不相信一个只追求个人名利的人,能在科学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所以,他在世的时候,淡泊名利,专心科研,几十年来,默默地为祖国的科学发展燃烧着自己,并不被多数人知道。

 

现在,他离我们而去!

就在所谓的“七夕”、“中国情人节”前夕!

 

我们可以看到,关注、宣传、炒作“中国情人节”的媒体多如牛毛,何止千家万家!

但,注意到这位离我们而去的科学家的,又有几家?

他绝不应该走的如此的悄无声息!

 

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原子弹的威慑,没有核潜艇和运载火箭武器系统的保护,中国人能不能挺起腰杆都很难说,过“中国情人节”更是异想天开!

正是以卢佩章等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呕心沥血、终生奋斗,支撑着社会的进步,实现着我们的“强国梦”!

这一切,都不应当被湮没!没有任何理由!



所以,今天,让我们在心里默默地说一声:“卢老,一路走好!”

 

上一篇:七夕丨琴瑟和鸣 伉俪风采——记“中国的居里夫妇”钱三强与何泽慧下一篇:为什么核攻击后,你不能用护发素?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