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愿以身许国”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发布时间:2017-9-15 11:28    来自: 新蓝网

王淦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上的求新与创造,他的名字始终和科学上的重大发现紧紧联系在一起:探测中微子、宇宙线研究、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两弹突破、大型X光机、惯性约束聚变……对于王淦昌一生的成就,曾有评论说:“任何人只要做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就足以在中国科技发展乃至世界科技发展历程中名垂青史。”王淦昌用自己崇高的精神和人格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科技人员。

王淦昌,19075月生于江苏常熟县枫塘湾,父母在他未成年时就过世。1920年,他到上海浦东中学读书,1925年考进清华学校,在物理系学习。清华良好的氛围和两位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叶企孙、吴有训的引导,使他走上了实验物理研究的道路。

就读清华期间,亲历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和当时政府的软弱无能,这逐渐使这位热血青年成熟起来。1926318日震惊中外的 三一八惨案发生,北平多所高校学生和群众为******日本侵略罪行一起上街******却遭到反动政府的大******。******队伍中的他亲眼目睹了身边同学惨遭杀戮,义愤填膺。他找到老师叶企孙倾诉。承蒙老师启迪:“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国家太落后了,如果我们像历史上汉朝、唐朝那样先进、那样强大,谁敢欺侮我们呢?要想我们的国家强盛,必须发展科技教育,我们重任在肩啊!”师言有如醍醐灌顶。他努力学习,不再是为报效父母养育之恩而是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他才思敏捷,对物理学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对未知世界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吴有训十分喜爱这个天资聪颖、后天勤奋的学生,让他毕业后留校当了助手,并指导他撰写出论文《北平上空大气层的放射性》。

1930年,王淦昌考取了德国柏林大学,继续研究生学习,师从著名核物理学家莱斯?梅特纳。他是这位女科学家唯一的中国学生。1934年春,在苦学4年取得博士学位后,他毅然决定回国。有的教授想挽留他:“中国那么落后,你回去是没有前途的。……要知道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他坚定地说:“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出来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报效我的祖国,中国目前是落后,但她会强盛起来的。”

回国后,王淦昌先后任教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在战乱中的浙大教书14年。1950年后,他调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9569月,王淦昌作为中国的代表,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基本粒子研究。1959年和1960年间,王淦昌领导的物理小组率先发现了一种反物质———反西格马负超子(世界物理学界公认:这是王淦昌第三次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的重大发现;前两次是:1931年发现中子,1942年发现中微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后来由于王淦昌回国研制核弹而在科学界突然“人间蒸发”,故而反西格马负超子的诺奖申请因无人牵头而放弃。

1961年,王淦昌在莫斯科约见中国驻苏大使刘晓。他掏出了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累的14万卢布,全部交给了组织,请刘大使转交饱受灾害的祖国人民。面对价值近3万人民币的卢布,望着远道赶来的王淦昌,刘大使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刘晓知道,王淦昌1933年从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归来,将家中的白银、首饰捐出打鬼子,而自己却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眼下,王淦昌的生活并不富裕(夫人和4个孩子都靠王淦昌的工资为生)。这笔钱是王淦昌从牙缝中挤出来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接收啊。王淦昌明白大使的好意,但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动情地说:“游子在外,谁不惦记家中的父老乡亲?给家中父母用钱,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现在,眼看着国家遇到了困难,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难道不应尽一点儿心意吗?”刘大使听到王淦昌这落地有声的言辞,只好违心地全部收下。

如果说,淡泊名利的王淦昌让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懂得勿忘初心,那他50多年前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我愿以身许国”,足以气壮山河。

1959年,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了援助中国建设原子能工业的协定,企图把我国原子能事业扼杀在摇篮里。党中央决定自力更生建设核工作。

196141日,从苏联回国不久的王淦昌精神抖擞地奉命来到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二机械工业部办公大楼,原来他接到了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纸通知:刘杰部长约他即刻见面。

在办公室,刘杰与钱三强向王淦昌传达了中央的重要决定:希望他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并要他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改做他不熟悉但是国家迫切需要的应用性研究,最后问他是否愿意改名。王淦昌毫无迟疑,当即写下了“王京”两个字,并掷地有声地说:“我愿以身许国!”这句脱口而出的话,是从他心里迸发出来的;这句话,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它意味着,在以后的若干年中,不能在世界学术领域抛头露面,不能交流学术成果,不能获得最前沿的科技信息,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科学探索,更不能实现自己成为世界顶尖科学家、摘取诺贝尔奖的梦想。

从此以后,王淦昌毅然放弃了自己得心应手的物理学基础研究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秘密研制核武器,开始负责物理实验方面的工作,在中国科学界隐姓埋名整整“失踪”了17年。他化名“王京”,背井离乡、隐姓埋名、断绝一切与海外的关系,投入到了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当中。家人和他通信就用这个名字,地址是某某信箱,什么单位、在哪里工作一概不知。

多年后,说起当时毫不犹豫的决定,王淦昌说:“我认为国家的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那正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

某一年除夕夜,王淦昌与邓稼先在帐篷里相互敬酒。邓稼先对他说:“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言毕,两个人抱头痛哭……


12下一页
上一篇:秒懂 | 朝鲜核试验 那些事下一篇:最新!中国大陆运营和在建核电分布图、大数据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