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核你私奔到月球

发布时间:2017-10-4 18:54    来自: 中国核网

      导读:在太阳系,不同星球有着不同的特色。土星自带光环颜值高,冥王星手捧爱心萌萌哒,更不用说大家围着它转的太阳。但是要比谁的人气值更高,冠军属于月球。

美国历史学家布尔斯延说,在宇宙万物中,月球可能是第一个被顶礼膜拜的对象。月球是如何成为太阳系里的人气担当呢?

在地球上看月球,从缺到圆,再从圆到缺,形状周而复始地变化着。月球的这种“月相”,让它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在人类看来,这种有规律的变化代表着一种轮回与永恒。

月球距离我们大约38万公里,作为地球唯一一颗大型天然卫星,月球从古至今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古人无法抵达月球,就构想出各种与月球、外星人有关的传说。不仅中国有嫦娥奔月,在古埃及、古希腊都有月亮之神的传说。自苏联在1959年成功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后,我们终于开始接近月球的真相

对月球早期初步的探测表明,这颗孤独的卫星有着丰富的矿物资源。据了解,月球上稀有金属的储藏量比地球还多;研究发现,月球上的玄武岩可作为3D打印的一种原材料;此外,月球土壤中还含有丰富的氦-3,氦-3可用于制造地球上更清洁、更安全的核能,这对未来能源比较紧缺的地球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地球上住腻了,私奔到月球?

自古以来,月宫都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远方。自1969720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脚印以来,很多人都梦想过移民月球,尤其是《星球大战》和《绝地救援》等外星科幻片的票房亮眼,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在月球上建立适合人居的永久基地。

近日,欧洲航天局伯纳德·福英(Bernard Foing)教授在一次会议上评论称,到2030年,可能会有6-10名先驱者——科学家、技术员和工程师抵达月球,首次实现月球定居,2040年月球定居人数将增长至100人,到2050年,很可能在月球上定居的人类数量将达到1000人,未来几十年,很可能会有孩子在月球表面诞生。

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私奔到月球真的不是和你说着玩的!

如果你认为在月球上生活是“琼楼玉宇一般明”的景象,那你就错了。

月球自转一圈的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也就是说“月球夜”会长达14(“月球日”即白昼也有14)。由于月球昼夜要半个月交替一次,温差高达300℃,那里是零下150度到180度,在如此低温下所有的仪器全部要冻坏。普通电池根本无法应对这种极端条件,而由于昼夜交替时间太长,太阳能电池根本无法保障用电。不过,为了突破这一难关,科学家们早已在嫦娥三号上做了新的尝试

为了能够在月球上过夜,嫦娥三号携带了核能电池(是一种核动力装置)飞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核动力应用于太空探测的国家。

     

      什么是核电池?

核电池,又称原子能电池、同位素电池、放射性同位素发电装置,是指那些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力的装置,称为“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RTG)。

核电池是通过半导体换能器,将钚238、铀238(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中,释放出射线(放出载能粒子α、β和γ粒子射线)的热能,转变为电能。目前,核电池已成功地用作航天器的电源,还用于医学心脏起搏器和一些特殊的军事用途方面

201287日,美国发射的好奇号火星车,顺利抵达火星,其所用的核电池寿命长达14年。这也是核电池的另一诱人之处是,它比起一般电池有很长的寿命,提供电能的同位素工作时间非常长,甚至可能达到5000。在不久的将来,只需要一个硬币大小的核电池,就可以让你的手机不充电使用5000年。

也许,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参考文章:

     1嫦娥三号首次采用核动力 技术不逊美国

http://news.mydrivers.com/1/282/282732.htm

     2俄研制核动力航天器欲星际穿越 拟探索远地行星

  http://military.china.com/news2/569/20160119/21205533.html

     3你的朋友圈收到一条来自月球的@ | 品牌新事

  http://www.sohu.com/a/195337664_137204

     4 .美俄共建月球深太空门户,争取人类登陆火星

https://www.voachinese.com/a/nasa-us-russia-deep-space-20170927/4047172.html

 

      声明:以上内容由中国核网整理。未经中国核网的明确授权和许可,任何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不得擅自转载。


上一篇:中子: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核能发现下一篇:中国下一个诺奖在哪里?白春礼:我看好物理领域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