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AP1000到底行不行?

发布时间:2018-1-8 17:58 原作者:刘文慧   来自: 南方能源观察



安全之争

对于AP1000安全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中美安全标准是否一致,一是主设备是否可靠。

2009年,时任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温鸿钧发表文章《引进建设AP1000核电项目需谨慎》,对AP1000的设计认证提出疑问。

温鸿钧搜索资料发现,美国核能监管部门NRC20061月发出的最终设计认证证书(DCR),是基于基本设计的认证,设计深度不够,后2008年,NRC再次审查,要求报审的设计包含了重要设备的重大修改和其他资料。他认为:能否取得管用的核安全部门的设计认证证书,是建设项目取得建造运行许可证的前提。AP1000 已取得的设计认证证书,有附件D 的约束,不管用,要等NRC 颁发修证的设计认证证书。

不过,对AP1000安全标准的质疑真正引起关注,是在2015年。这一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连续发文,文章直指中国在建的AP1000达不到美国本土AP1000的标准中国依据的是DCD15版(在美国获得安全认证时被限定仅限在中国使用),而美国依据的则是多次升级后的DCD19版。

对此,时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办公室主任陈章华曾专门著文回应,而以原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赵成昆为首的核能行业协会专家,也在相关文章中做出解释。

20077月,中方企业与西屋公司签订AP1000技术转让和依托项目核岛工程合同时,DCD15版是AP1000技术唯一有效的法律版本。西屋公司在取得设计许可证后,继续对AP1000的设计进行一些优化和标准化。在这些修改过程中,产生了审评过程中的过渡版本DCD16版、DCD17版、DCD18版,这3个版本并不具有法律效用。201012月,美国NRC针对DCD18发布了安全评价报告(FSER),确认DCD18版满足美国联邦法规10CFR50.150关于抵御大型商用飞机恶意撞击的要求,并确认另有15项设计变更也符合法规要求。由于文字修改和编辑等原因,西屋公司又对设计控制文件进行了升版,并于2011713日向NRC提交了两座核电厂的DCD19版。20119月,美国NRC正式批准了AP1000DCD19版。

我国企业与西屋公司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中约定,AP1000的任何设计优化和修改成果,中方都有权得到,这是合同确定的法律责任。陈章华在文章中解释,中方企业认为,DCD19版的设计修改对于核电站安全是有益的,决定采用到正在建造的三门和海阳自主化依托项目上。目前,DCD19版绝大多数的设计修改已经在依托项目4台机组建设中得到应用。

2017330日, AP1000核电站设计通过英国通用设计评估(GDA)。对于英国核监管局(ONR),中国核电业多持信任态度。张禄庆曾在文章中介绍了英国核监管局对法国三代核电技术ERPGDA审查:此次GDA过程历时5年,涉及17个技术领域,全过程透明、公开。ONR从评估中真正掌握到技术关键,绝非走走过场。

AP1000主设备产生疑虑,主要集中在三门核电投产延期之后。关键设备主泵出现问题是影响工期的主要原因。

在制造过程中,AP1000屏蔽主泵叶轮位置出现问题,直接导致主泵无法按期交货。对此,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曾专门成立AP1000主泵专项审查组。2015年底,屏蔽主泵完成最终性能试验和试验后检查,2016128日上午,主泵在三门核电项目现场完成安装。

但也因此,业内不乏专家对屏蔽泵提出担心。原中国核工业集团计划部副总工程师温鸿钧建议:要完成屏蔽泵的拆卸检查,确证其完好无损,方可安装核燃料。王亦楠亦在其文章中质疑AP1000主泵等关键设备未在压水堆核电站中实际应用过,耐久性试验不够格。

对于相关争议,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曾组织媒体进行报道回应。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通过模拟实际工况的反复试验来验证一项新技术,是工程技术界普遍的常识。在处理主泵、爆破阀问题的过程中,中美两国技术人员正是秉承这种理念,反复试验、反复论证,相应地,也花费了大量时间,的确是工程拖期的主因。但到20161月,主泵、爆破阀问题已全面解决。

冷试、热试结果充分说明,AP1000设计技术没有问题,主设备、主工艺没有问题。郑明光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eo了解,20178月,能源局组织多位涉核领域资深专家,前往三门,对三门装料的安全性进行审查,就争议问题进行研究论证。专家们最终对具备装料条件给予肯定。

对三门核电1号机组拖期,业内早有预估。

2012年,原秦山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核能协会副理事长李永江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采访时说:以前的说法是 2013 年就有望并网发电,但是从目前来看,明年投产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在建造当中实际上遇到了很多问题,作为第一台,也是必然的。业内很多人士也估计到了,只是当时看法不同。我们当初也设想过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果然在后期都出现了。但是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工期向后推迟是在情理之中的。一个新建的机组,步步都要遇到问题。就像当年建设秦山二期的时候,每一步都出现问题,因为它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化商用核电品牌。第一次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积累下来了宝贵的经验,后面再建设就会好多了。AP1000 目前的状态是意料之中的,没什么奇怪,晚一两年建成我认为就很不错了。特别在吸取新技术的过程中走一点弯路不怕,只要真正能学到新东西,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静待核准的CAP1400

2017429日,第十二届国际核电展在北京举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展台摆放着的,是CAP1400的模型。

2007年初,国家核电成立,接手原筹备组工作,与西屋电气联合体正式签署《核岛采购框架合同》,全面开始双方最终谈判。在此后国务院相关批复中,国家核电的职责明确为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对外签约,受让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实施相关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中国核电技术品牌的主体,是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研发平台

国家核电与西屋联合体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约定,中方将在引进AP1000核电技术基础上,通过改进、开发和自主创新,将完全拥有输出电功率大于135万千瓦的大型先进非能动核电站的自主知识产权,即CAP1400

20082月,国务院第209次常务会议上通过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 CAP1400的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被列为重大专项的重点任务,由国家核电牵头。2009 年底,由国家核电与华能集团共同出资设立的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全面负责CAP1400和后续CAP1700的建设和运营工作。

20133月,CAP1400示范工程的初步核安全报告审评工作启动。20149月,核安全审评工作基本结束。据媒体报道,为验证设计方案,CAP1400设置六大试验,在全国范围内新建12个试验台架,改建10个试验台架,目前,已经完成所有17项共887个工况试验。国家核安全局按照核安全法规要求全面参与并见证了试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也对CAP1400进行了通用反应堆安全评审。

2017831日,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闻发布会上,郑明光告诉媒体,目前相关核电机组关键设备与材料已全部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设备总体国产化率首产可达80%,批量化生产后有能力超过90%,余下的10%是国际上价格合理的通用设备,三代核电装备产业链已经形成,装备制造能力实现了从二代向三代制造的跨越。

事实上,根据多家媒体报道,2014年底,山东荣成CAP1400示范工程便已具备开工条件,只需国家核准,便可进行FCD

然而,三年过去了,CAP1400示范工程仍未得到核准。

知情人士告诉eo2017年,针对CAP1400核准开工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开会讨论过,但并未作出核准的决定。业内人士推测,高层对CAP1400的顾虑在于其发展基础为AP1000技术,因AP1000未投产,CAP1400因此受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重大专项,国家在CAP1400项目上投资巨大。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曾向媒体透露,在发展三代核电技术上,决策层专门划出了其中的三分之一,用于消化吸收。根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国家共投入100多亿元重大专项发展资金。而2014年《能源》杂志报道显示,在CAP1400项目上,国家核电的投资已经达到60多亿,总计划将投入400多亿。

 

12
上一篇:中国正式开发海上浮动式核电站 选址耐人寻味下一篇:心有余而力不足 关于我国核电合并重组的一点看法

推荐阅读
又一核电机组开工!
又一核电机组开工!
4月26日11时56分,国家电投广东廉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2
12个!又一“核电大省”披露重点项目名单
12个!又一“核电大省”披露重点项目名单
“核电大省”广东日前发布广东省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计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4月9日20时29分,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首次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设情况!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
4月9日,中国广核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运营情况。2024年
首届核能峰会举行,核能复兴开始……了吗?
首届核能峰会举行,核能复兴开始……了吗?
3月21日,首届核能峰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会
我国在建核电机组 26 台,保持全球第一
我国在建核电机组 26 台,保持全球第一
近年来,中国核电产业迎来了重启后的审批和建设高潮。
精彩图片
  • 又一核电机组开工!
  • 12个!又一“核电大省”披露重点项目名单
  •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设情况!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