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核电到底可怕不可怕——海盐“样本”的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2014-8-12 19:55   

核电发展怕不怕?日本核电泄漏的阴影还没散去,全球许多国家又准备掀起兴建核电的浪潮。日前,中国许多已建或准备建设核电项目的各地政府,纷纷派人至中国核电之都——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所在地浙江海盐县,求解核电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以及与环境是否相容的疑惑。

  “不怕你不知道,也不怕你全知道,就怕一知半解。”浙江海盐县县长章剑颇有******地告诉记者与在座的各方嘉宾,海盐是浙江县级区域中,空气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那里的民众,根本没有一点核污染的担心,因为许多核电专家、核电工作人员的家属,退休后要求留在海盐居住。与此同时,核电对海盐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相当好的带动作用,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与核电相关的产业,年产值在数十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背靠秦山核电站的海盐县将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建合作共赢的“海盐模式”,围绕核电和核电关联产业做“新文章”。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想拉拢大型核电项目“上马”的地方政府来说,海盐成为核电新建地的“取经圣地”之一。

  核在海盐不恐怖

  秦山核电站是中国最早运营的核电站之一,从1983年落户至今,已平稳运行了数十年。作为核电站所在的海盐县,也处处“弥漫”了谈论核电的氛围。

  “第一次来海盐吗?你知道我们这里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吗?”驱车前往海盐县的路上,一位海盐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就迫不及待地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起了海盐的特色——核电。“不夸张地说,我这几年是越来越了解核电,县里面也宣传得很厉害。”这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是本报记者第二次来到海盐。20126月底首次来海盐时,曾见证了海盐“中国核电城”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当时,中核旗下的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和秦山核电集团、宁波华业钢结构有限公司、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等公司均决定在中国核电城投资建设相关项目,同时,更了解到海盐县一直以来的“支持核电、依托核电、发展海盐”这个略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思路。

  在一位海盐当地人士看来,海盐发展核电“已经越来越有基础”。“至少,我们不是新手。”在和《国际金融报》记者短暂交流时,这位人士说。

  “30多年间,核电元素成为海盐县经济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淀出海盐得天独厚的核电人才优势和核电的文化氛围,特别是20103月中国核工业集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在海盐建设‘中国核电城’,着力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核电关联产业的集聚区,深化了核电与海盐的合作,更为海盐跨越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在“首届核电海盐论坛”上,像往常一样,海盐县委书记沈晓红在致辞中不厌其烦地再次回顾了与秦山核电站相互依存的关系。

  不过,正如普通消费者所担心的,中国的核电发展总离不开“安全”两个字。“核电项目建设在哪,关于安全的疑云就笼罩在哪,海盐一度同样如此。”章剑介绍,“为了不断普及公众核安全知识,打消百姓疑虑,海盐县一直通过各种渠道接受市民的咨询,回应海盐核电到底有没有辐射、有没有危害、一些村民得了癌症与核电辐射有什么关系等等大小问题。”

  在章剑看来,核电建设运营者“用脚投票”回应着普通百姓的疑问。据了解,当年从外地来到海盐建设核电站的核电系统老领导们,退休后绝大多数都还安居在海盐。“他们有的在北京有房子,在海盐也有房子,但他们几乎长期居住在海盐。这足以说明,他们对核电的安全、对海盐的环境充满信心。我自己也觉得,他们的态度更具有‘风向标’意义。”

  “傍”核成瘾

  对于未来,章剑没有任何放弃核电发展的意思。他提出,期待核电安全有序的发展,为改善国家的能源结构和空气环境质量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期待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在提升企业内部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核电场外应急体系建设”。  

  “中国核能安全监管依靠一部《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以及8部行政法规和一些部门规章,对公众关注的‘核损害赔偿’问题几乎没有什么依据,立法的缺失也让我们高效安全发展核电的进程还难以让人完全放心。”章剑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启动核安全法的立法调研,希望他们能听听核电所在地的声音,加快推动核能利用的相关立法工作,通过法律保障核电所在地的安全权益和核电发展的红利。”

  章剑更是期待“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进一步保障地方在核电发展中的利益”。

  他的表态得到了秦山核电站党委书记李大宽的积极回应。“秦山一、二、三期的连续建设,带动了海盐地方相关配套产业、商业、服务业的大发展。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学历人才,对于提升海盐人口素质、丰富海盐文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李大宽用“共建、共赢、共进”来形容核电与海盐30多年来的合作。

  数据显示,秦山核电多年来已累计支持海盐县经济建设资金和物资上亿元,支持海盐县社会事业建设资金超过4000万元,包括助学、扶贫、文化卫生事业等。

  李大宽还提到,海盐“中国核电城”是核电与海盐深化合作、优势互补的经典范例,“‘中国核电城’产值已达到了40亿元,立足海盐、辐射全国的‘中国核电城’,不仅为秦山核电提供了强大的后援支持力量,更是推进海盐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搭建海盐产业、技术、人才优势的重要平台。”

  据《国际金融报》去年从海盐获得的信息,海盐·中国核电城的定位是打造“一城三区”。“一城”主要是指核电科技城,着眼于服务全国核电建设和运营管理,重点发展高科技核电服务业、培育高端核电装备制造业;“三区”是指国内服务核心区、国内核电辅助设备制造集聚区和国内核能安全利用示范区。

  “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中国核电城的雏形。”浙江省发改委总工程师金毅称,“初步建立起具有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咨询服务和维修检测等功能的核电生产服务体系和核电设备制造体系,并成为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

  章剑此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借核电城和之前相关部门批准的“核电关联省高技术产业基地”,海盐将建设“立足海盐、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核电关联产业基地。按章剑的计划,到2015年,基地形成技术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业功能全、辐射范围广的核电产业体系。

  海盐县核电办主任徐浏华也曾《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中国核电城的规划之一就是集聚区,“意思主要是,存量仍在当地,但我们希望未来核电关联产业发展的增量,都往核电城靠拢”。

  本报还获悉,为了配合核电关联产业发展,位于海盐经济开发区核电装备制造区的3万吨重件码头去年也已建成。而这个码头,就是为了发展核电关联产业,也为中国核电城提供服务。

  “样本”的借鉴意义

  “30年来,秦山核电与海盐的合作共赢、互利发展,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安全稳定的核电,不但助力海盐为浙江提供了大量清洁电力,增加了地方税收,改善了教育,促进了百姓就业和关联产业的发展,还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在李大宽看来,海盐的核电发展具有“样本”价值。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桦也表示,希望中核集团与浙江省合作共赢的“海盐模式”“复制”到更多的地方。

  “这同样是地方经济转型的需要。”徐浏华对本报说,“长久以来,中国的地方经济都在依赖土地财政,现在仍是如此。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方面拉高了地方负债水平,甚至可能至破产边缘;另一方面,拉高了房价,在‘居者有其屋’的思想之下,中国消费者不会不购买商品房,由此在刺激房价的基础上,更让他们变成房奴,而让消费推动经济的计划,抛之脑后。”

  “但现在,假如寻找到新的增长点,不必再依赖土地财政,那么,房价也不会疯涨,消费者的消费购买力也提升了,最终,政府也能受益,甚至会实现对经济的转型。”他告诉记者。

  至少就目前情况看,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可以依赖核电“吃饭”。因为,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放弃核电发展。去年,中国已重启了核电的开发建设,也允许地方政府在以安全为前提之下,上马沿海的一些核电项目。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表示,中国同时面临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等问题,需要下大决心调整能源结构。而作为清洁能源之一,核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上一篇:住在核电站附近要注意什么?下一篇:核电科普相关知识:什么是天然本底辐射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