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华龙一号”国内首堆静等开工

发布时间:2014-12-11 10:25    来自: 中国能源报

继红沿河核电二期之后,福清核电56号机组建造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于121日在环保部网站进行公示,时间截至1212日。“华龙一号”国内首个示范项目离拿到建造许可证又近一步。

 

报告书透露,“华龙一号”国内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计划于今年进行FCD(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建设周期62个月,6号机组进度与其相隔10个月。

 

此外,“华龙一号”机型的设计考虑满足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满足三代核电技术指标要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满足国家相关法规,每台机组的放射性固体废物低于《核动力厂放射性废物最小化(征求意见稿)》中拟定的目标值(50立方米/年)。

 

“作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支撑,‘华龙一号’国内示范项目的推进与其在海外市场的立足紧密相关。”一位业内专家表示,“走到现在每一步都备受关注,目前正在加快走程序,年内拿到建造许可证最好。”

 

今年821日至22日,“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通过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牵头组织的评审,被认定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可以自主出口,建议示范工程尽快启动。之后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签署了技术融合协议,“华龙一号”在国家层面的认可“板上钉钉”。114日,国家能源局同意福清核电56号机组技术方案调整为“华龙一号”,示范项目首堆得以确定。

 

“华龙一号”是对中核集团ACP1000和中广核集团ACPR1000+的技术融合,二者都是基于我国已掌握的M310改进型核电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再创新的成果。20139月两集团正式签署《华龙一号技术合作协议》,并以“关于中核中广核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请示”联合上报国家发改委。

 

“在系统设置和主要设备等方面ACP1000ACPR1000+具有很高的技术相似性。统一堆芯与一回路设计方案后,主要性能参数一致。”上述专家告诉记者,“华龙一号”是统一的型号品牌,但在技术方案配置上保留了多样化,以更好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

 

该专家也透露,在工程设计、设备采购、现场施工准备、项目申请及建造许可证申请等方面的推进进度上,福清示范项目较防城港示范项目快。

 

资料显示,福清核电56号机组原堆型ACP100020118月完成顶层方案设计;20129月完成总体设计;20134月完成核岛、常规岛及BOP初步设计,并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初步设计评审。文件评审方面,2012年先后完后了“两评”报告、PSAR报和环境影响评价书,以及可研报告的评审。此外,201211-20137月,核岛负挖图、5号机组常规岛负挖图、5号核岛廊道施工图和筏基施工图先后完成。

 

“福清示范工程的推进,有利于中核集团海外市场的稳定和开拓,如前期已经在推进的巴基斯坦项目和阿根廷项目。”该专家表示。

  

新闻链接

 

维也纳时间124日至5日,中核集团ACP1000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反应堆通用设计审查(GRSR),这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首次面向国际同行审查。审查结果称, ACP1000在设计安全方面成熟可靠,满足IAEA关于先进核电技术最新设计安全要求;在成熟技术和详细的试验验证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设计同样成熟可靠。

 

中核集团称,ACP1000通过IAEAGRSR审查,是对“华龙一号:技术认可的体现,有利于“华龙一号”的国际市场推广。

 

原标题:“华龙一号”国内首堆静等开工

上一篇:中广核电力香港上市 首日股价上涨近两成下一篇:长三角治污 能源局积极支持发展核电

推荐阅读
又一核电机组开工!
又一核电机组开工!
4月26日11时56分,国家电投广东廉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2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4月9日20时29分,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首次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设情况!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
4月9日,中国广核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运营情况。2024年
王明弹:明确核电建设预期 提升核电产业生产组织能效
王明弹:明确核电建设预期 提升核电产业生
目前全球核电装机规模约4亿千瓦,根据全球主要国家核
参考消息:俄中考虑在月球上共建核电站
参考消息:俄中考虑在月球上共建核电站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5日报道,俄罗斯航天局局
两会聚焦丨杨长利:建议将核电纳入我国绿色电力体系
两会聚焦丨杨长利:建议将核电纳入我国绿色
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
精彩图片
  • 又一核电机组开工!
  • 12个!又一“核电大省”披露重点项目名单
  •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设情况!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