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王毅韧谈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能力

发布时间:2014-5-19 16:08    来自: www.chinapower.com.cn

记者:随着我国核电的发展,乏燃料后处理能力建设日益迫切。这也是世界核能业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国在乏燃料后处理规划和建设方面的现状如何?
  王毅韧(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据统计,我国到2015年乏燃料产生量累计可达3500吨,到2020年将达到10000吨左右。管理好日益增多的乏燃料对于核能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乏燃料后处理事业的发展。《核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核能开发科研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后处理科研和建设的重要任务。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后处理关键技术研发,建成后处理中试厂及放射性化学试验设施,为我国后处理技术发展提供了较为先进的研发平台和手段。目前我们正组织研究编制乏燃料后处理20132030年能力建设规划,用来指导中长期乏燃料后处理工作。记者:如何进一步快速推进乏燃料后处理能力建设方面的工作?
  王毅韧:乏燃料后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复杂、投资规模大、专业领域广。我国的后处理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将按照从易到难、由小到大的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在掌握后处理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尽快形成后处理生产能力。按照完善中试厂、建设自主技术工业规模后处理工程、建设商业规模后处理厂三个阶段实施,积极推动我国后处理技术和产业发展。
  一是继续对中试厂进行完善配套,将中试厂建成为综合科研实验平台,形成连续处理能力,初步打通核燃料闭合循环之路。二是在后处理中试厂的基础上,开展科研攻关,优化主工艺,放大关键设备,具备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营运乏燃料后处理示范工厂的能力,依靠自主技术建设工业规模后处理工程。三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开展商业规模后处理大厂建设。
  链接:中核集团乏燃料后处理情况
  中核集团攻克了乏燃料后处理系列关键技术,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厂,打通了核燃料闭合循环关键环节,为大幅提升铀资源利用率奠定坚实技术基础,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核大国地位,成为少数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
  商用大型后处理厂正在按照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原则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去年,中核集团与阿海珐签署了大型商业后处理-再循环工厂项目(简称后处理大厂项目)合作意向书,后处理大厂项目将采用国际先进后处理再循环技术进行建设,具备年800吨乏燃料后处理能力。20143月,中核集团与阿海珐在法签署了关于后处理再循环长期合作谅解备忘录,截止2013年年底,中法双方已分清各自的工作范围和界限和各自责任,完成了技术附件内容的谈判,目前正在按照技术谈判纪要,全面落实合同的技术附件文本,现阶段谈判工作做到了技术见底,合同谈判的技术部分具备编制项目立项文件的条件。下一阶段,谈判的工作重心转向商务谈判。
  中国核电的大发展给核燃料循环后端事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中核集团将抓住机遇,促使后端产业全面提升。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在后处理、MOX元件等领域加强研发工作,提升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快能力建设,建设商用乏燃料后处理厂、MOX元件生产线等,实现核电站乏燃料的离堆贮存、后处理、铀资源的再利用以及高放废物的深地处置。

上一篇:何处安放核废料下一篇:核电站“烧”完的废料处理之英国篇

推荐阅读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4月9日20时29分,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首次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设情况!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
4月9日,中国广核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运营情况。2024年
首届核能峰会举行,核能复兴开始……了吗?
首届核能峰会举行,核能复兴开始……了吗?
3月21日,首届核能峰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会
我国在建核电机组 26 台,保持全球第一
我国在建核电机组 26 台,保持全球第一
近年来,中国核电产业迎来了重启后的审批和建设高潮。
约占全球三分之一!全球核能发展迈出稳健步伐
约占全球三分之一!全球核能发展迈出稳健步
据路透社报道,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的报告预测称,2025
核电离拿到绿色“身份证”还有多远?
核电离拿到绿色“身份证”还有多远?
“作为稳定可靠的优质绿色低碳电力,核电迄今未被纳入
精彩图片
  •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设情况!
  • 首届核能峰会举行,核能复兴开始……了吗?
  • 我国在建核电机组 26 台,保持全球第一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