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我国首座动力堆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研发设施启用

发布时间:2015-9-2 12:42    来自: 中核集团

       

       91日上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新建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简称“放化大楼”)开展首次热试验。隔着7层强化玻璃厚的窥视窗,操作人员通过机械手将墙壁厚度达1.1米的热室内的燃料棒剪切成25公分的小段。“就好比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原本被封在包壳内的强放射性核燃料被全部释放出来。”工作人员介绍。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长利,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等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核燃料后处理技术是国际核不扩散控制的对象之一,放化大楼的投用,表明我国在自主研发、掌握后处理核心技术方面迈出了坚实、重要的一步。

  本次热试验是放化大楼内用动力堆乏燃料元件完成对先进后处理工艺流程的热验证,这既是对刚刚建成的放化大楼的检验,也是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无盐二循环流程的检验。本次热试验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实验室规模、全流程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热试验,表明我国先进后处理工艺技术研发成果进入实际应用前的关键验证阶段,对保障后处理厂的自主建设及提高我国核工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听取了原子能院关于放化大楼总体情况的汇报后,王毅韧说,目前我国的后处理技术比较落后,这限制了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的能力与国家战略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放化大楼承载着几代放化人的梦想,如今建成,恰逢其时,赶上了国家新时期核能建设的重要任务。他希望中核集团公司加强支持,原子能院积极总结经验,强化开展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的研究,满足国家需求。他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原子能院一是要全面加强组织管理、深化落实组织责任,尽一切力量确保国家任务的完成;二是要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加强运行管理,确保放化大楼可靠、有效、安全运行。要组织好力量,做好设施运行工作,为国家核事业的发展做好技术支持,筑牢基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杨长利在讲话中要求原子能院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以热室启动为契机,为国防事业的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放化大楼是我国重要的核燃料后处理研究平台,是一个集先进设计理念、先进工艺流程和先进系统设备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科研设施,于2003年正式立项,2008年开工建设,2014年完成验收。运行初期放化大楼的核心功能是开展后处理水法工艺流程研究,同时可以开展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基础研究工作。热实验是后处理技术研发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挑战性的环节,进入热实验表明前期工作是成功的,也表明新一代年轻人已成长起来,后处理技术研究队伍后继有人。全面投入运行后,放化大楼将充分发挥国内顶尖级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的平台作用,以最大限度减少核废物为目标,开展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的先进分离流程研究。

  为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上世纪80年代就已确定了核燃料闭式循环的发展战略。核燃料后处理是实现燃料闭式循环的关键环节,通过后处理可以将乏燃料中的绝大部分进行回收并重复利用,在减少核废物对环境影响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对天然铀资源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核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后处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当前我国的后处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后处理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完善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工艺、建设自主技术的后处理示范设施和建设商用后处理厂。
上一篇:中国聚变反应堆的氚工厂概念已设计完成下一篇:【核武器】9·3大阅兵你不知道的秘密

推荐阅读
又一核电机组开工!
又一核电机组开工!
4月26日11时56分,国家电投广东廉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2
12个!又一“核电大省”披露重点项目名单
12个!又一“核电大省”披露重点项目名单
“核电大省”广东日前发布广东省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计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4月9日20时29分,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首次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设情况!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
4月9日,中国广核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运营情况。2024年
首届核能峰会举行,核能复兴开始……了吗?
首届核能峰会举行,核能复兴开始……了吗?
3月21日,首届核能峰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会
我国在建核电机组 26 台,保持全球第一
我国在建核电机组 26 台,保持全球第一
近年来,中国核电产业迎来了重启后的审批和建设高潮。
精彩图片
  • 又一核电机组开工!
  • 12个!又一“核电大省”披露重点项目名单
  • 刚刚!又一台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 中国广核披露一季度发电量及11台核电机组建设情况!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