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理事会 近两年来在ITER组织和七个参与国不断努力下,终于,ITER理事会于2016年6月16日签署最新的完整日程计划,确定在2025年12月实现第一束等离子体。 中国代表团团长阴和俊出席会议(来源:ITER) 在2016年6月15-16日举行的第十八次会议上,ITER理事会审查了ITER组织提交最新的完整计划。理事会总结如下: 来源:ITER ·
所有项目里程碑的提前、按时完成或正在进行,都能有效的证明ITER组织和国家机构继续履行实现最新计划的集体能力。 ·
最新的计划虽然具有挑战的,但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并将由独立的ITER理事会检查组进行定期全面彻底的审查。 ·
最新的计划代表了实现第一束等离子体的最佳技术路线,并将标志着托卡马克和支撑设备的关键组件和任务阶段的完成。 ·
重点关注第一束等离子体的核心元件,将有效减少项目风险。 ·
决策制定有效性的增加、对风险的更好理解,以及对承诺的坚守,为项目继续保持积极动力提供了新的信任基础,这些努力将继续保持下去。 随着理事会签署最新计划,各成员们需要通过国内许可,对某些成员来说还包括获得预算许可。 ITER总干事Bernard
Bigot(来源:ITER) 理事会对着重审查项目关键要素的提议进行了讨论。除了这些审查后,ITER总干事Bernard Bigot表示欢迎额外的审查,他说:“我们承诺,将在公开透明和不断改进的精神下推进ITER项目。这些审查将有助于检验我们的工作,任何其他的检查也将使项目受益”。 理事会还任命ITER组织带头通过氘氚运行来推进最新计划,并提供充足的详细信息,使理事会在11月份举行的下一会议上接受新的项目基准线。 ITER理事会主席Won
Namkung(来源:ITER) ITER理事会主席Won
Namkung在他的开场白说到:“虽然由于各参与方国内政治和行政流程不同,对其在ITER项目的参与上存在一定的约束,但我对我们今天在此做出的承诺没有任何疑问。” 相关阅读: 作为一个国际大科学工程合作计划,ITER计划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主导,35国共同参与,覆盖人口超过全球一半,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由于其研究的受控核聚变获得能量原理与太阳释放光热相同,故也称为“人造太阳”。 该项目正式开始于2006年,预计耗资50亿欧元,并且设定于2016年开始运行。2015年其建设费用已超过140亿欧元,原计划的2016年运行也推迟到2019年,并于2020年开始等离子体实验。2016年5月ITER项目总干事Bernard Bigot曾向Les Echos透漏ITER的进度可能比预期落后十年以上,并有可能需要再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多年以来人们对这些数字的信心正逐渐消失。此次,新的官方时间表表明耗资几十亿美元的ITER聚变工程将在2025年建成并出束。 参考文献: It's now official: First Plasma in December 2025. ITER Newsline. http://www.iter.org/newsline/-/2482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