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的发展一直敏感而又广受期待。日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其牵头制定的核电“十三五”规划已有初步方案,正在征求意见。“安全发展核电是第一位的。”国家能源局规划司有关人士透露,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发展核电正在实现多方面转变,如核电技术正从二代技术向三代技术升级,工艺技术引进转向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核电规划要稳妥,不要激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有3000万千瓦,另有4000多万千瓦规划中,8000万千瓦是可以满足目前电力需求的。”针对核电发展中长期预计2030年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2亿~1.5亿千瓦的说法,林伯强表达了理智的声音。“如果电力需求依然大,并且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那么核电产能翻番没问题。不过,各大核电企业和地方抢着上马内陆核电应当缓缓,核电不同于其他能源产业,一旦出事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的核工业。” 核电“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了 核电“十三五”规划真的要出台了。据了解,此规划涉及核电发展中长期展望,预计2030年核电装机规模达1.2亿~1.5亿千瓦,核电发电量占比提升至8%~10%。这说明,未来很长时间,核电将是提升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的重要力量。 核能将是今后非化石能源的重要补充。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计划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其中煤炭消费基本达到峰值,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比重降低到58%以下,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则提高到15%以上,并且明确提出放缓风电、光伏发展节奏,因需时间将弃风、弃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规划还应根据实际需求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等公开文件明确: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规模,发电占比从目前的2%提升至4%。 “核电8000万千瓦的目标是合理的。而2030年到1.5亿千瓦也可以实现,国内的技术水平完全没问题。”林伯强分析,8000万千瓦的产能是符合当下电力需求的。“从核电站布点来看,目前发展的都是沿海地段,只有电力需求超标,很有可能就能发展内陆核电了。” 然而,内陆核电发展一路磕磕绊绊。在福岛核事故后的一段时期内,德国宣布放弃核电,引发很多国家重新审视核电发展战略。“不要求快,关键取决于安全。”林伯强指出,“核电不同于其他能源项目,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造成了日本核电发展的停滞,我国也要引以为戒。” 所以,当安全能够得到控制时,如何规划核电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是值得考量的。徐銤说:“世界上有18个国家的核电占比都已经超过了20%,全世界平均水平约为13%,核电大国法国甚至达到了75%。但是,核电在我国电力供应中占比只有2%左右,我国核电的发展空间很大、前景光明。” 地方应谨慎上马内陆核电项目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一些电力企业正在为发电量发愁的时候,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却逆势增长,中核7月12日晚间公告,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上半年累计发电量404.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6%。 不仅如此,中国还将有更多的核电机组投产和开工。据测算,“十三五”期间,中国预计每年将有5~6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2020年之前平均每年需要投入大约6台百万级千瓦的核电机组,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在建核电规模世界第一。在2011年日本福岛事故后,经过4年的调整,2015年开始中国迎来了第二轮规模发展核电的时期。 国家层面的核电中长期规划已明确“十二五”期间只在沿海安排建设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这让众多省份的核电规划搁浅,2008年就获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的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泽、湖北大畈三个内陆核电项目因此停工。 即便如此,各大核电企业和地方积极筹备内陆核电的行动还在继续。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去年9月,全国已有十余个省区对内陆核电有所布局,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的厂址有31个。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湖南、湖北、江西等代表团都提交了尽快重启内陆核电项目的议案。 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曾表示,目前国内运营的核电机组只有28台,装机容量仅为283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量2%左右,发电量约占全国的3%,即使按2020年的目标,在整个电力装机规模中占比也很小,所以我国沿海发展核电空间很大。“中央对于内陆核电重启的要求是继续论证,并没有说要在什么时期开工建设。”努尔·白克力说。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