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ITER Newsline | 不再高冷,ITER首次与非成员国澳大利亚合作

发布时间:2016-10-13 14:38    来自: 中国核网

有史以来ITER组织第一次与非成员国确立正式的技术合作。

9月30日,ITER组织与澳大利亚核科学与技术组织(ANSTO)签署了合作协议。澳大利亚核科学与技术组织是一个国家研究机构,代表了澳大利亚核聚变研究共同体。

目前,多方面的技术合作框架已准备就绪

ITER总干事Bernard Bigot(图左)与ANSTO首席执行官Adi Paterson

ITER组织和七个成员国对澳大利亚的聚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直接参与ITER项目表示了正式的欢迎。

大家也许不知道,世界上第一次人工核聚变是澳大利亚著名核物理学家奥利芬特完成的,他用粒子加速器轰击氘核产生氚,成功首次实现了人工核聚变。在澳大利亚聚变研究开始于半个世纪前,目前整个国家的高校和实验室都已有了较完善的项目澳大利亚的技术方法人力资本都能为ITER项目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数十年来,澳大利亚ITER论坛中的个人和团体研究者都致力于密切参与ITER项目。

如今在新的合作协议下澳大利亚能够在小但重要的领域为ITER装置做出贡献,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也能够参与到ITER的研究协作ITER与澳大利亚期望在多个战略领域进行合作包括诊断材料超导技术以及聚变等离子体理论与建模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ITER科学与运行部门领导人David Campbell说,“尽管ITER团体的聚变研究构成了绝大多数的国际聚变能发展研究项目,对于将我们的研究合作扩展到更广的聚变团体中来说,这仅仅是第一步。在更大的聚变团体中,有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专家。澳大利亚与ITER聚变团队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图中ANSTO CEO Adi Paterson和ANU等离子体研究实验室干事John Howard位于ITER总干事Bigot右侧。图中最左侧是ITER科学与运行部门负责人David Campbell左侧第二位是ITER副总干事Eisuke Tada;以及ITER科学和法律工作人员,他们共同致力准备了此次合作的协议与发展。

当澳大利亚聚变团体选举Adi Paterson为ANSTO的首席执行官时,密切参与ITER项目的机会来了。这个联邦研究组织代表着澳大利亚聚变研究团体,在整个国家内推进“乘数效应”,即在联邦层面上召集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力量。

“对我们来说这太合适了,”ANSTO首席执行官说,“我们对加强国家合作很感兴趣,我们了解大规模的项目,我们已经多年担任澳大利亚与CERN的合作监护人。我们的丰富经验使我们能够有力的代表政府阐述ITER可能感兴趣的方面,并为我们的研究团队担任翻译官和传送者。” 

“该合作协议使我们对澳大利亚的研究努力更有信心,并有助于我们在未来建立研究项目,”John Howard同意说John Howard是澳大利亚国家大学等离子体研究实验室及H-1研究设备的负责人。他说:“在澳大利亚有很多小型等离子体装置,这些装置有助于我们发展与ITER相关的技术,并培养学生。我看到了真正的互利共赢——我们的毕业生有新的机遇,同时ITER能够拥有一群真正出色的科研工作者”。

在签名仪式上ITER总干事Bernard Bigot庆祝了这个“与ITER协议相符的新的参与模式”,即除正式会员外的国家参与ITER项目。“我们期待着澳大利亚在小但重要的领域为ITER装置作出直接贡献”。

参考文章:

http://www.iter.org/newsline/-/2546 

上一篇:第十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装备展览会将于11月在京举办下一篇:国家核安全局:漳州核电厂一期工程厂址可以接受

推荐阅读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8月22日,中核二三召开干部任职宣布大会,公司党委书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8月1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山东海阳辛安核电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2024年8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宋克祥任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8月12日,“廉洁南昌”发布消息称,中国广核新能源控
精彩图片
  •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