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认识到有必要增加保险和养老金产品的提供,双方欢迎外资机构在各自保险市场平等的日益增长的参与。为了两国保险市场的长期联系得以建立和维持: (1)双方保险监管机构愿意进一步加强在保险领域的监管交流,就防范风险跨境传递等共同关注的议题开展经验和技术分享,并继续深化双方在国际保险监管改革中的合作。 (2)双方欢迎中国的保险和再保险公司与包括劳合社在内的英国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就“一带一路”项目开展合作,旨在为这一倡议下的所有项目元素提供充足和有效的保险。 (3)中国保监会欢迎并鼓励符合条件的英国保险公司通过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方式申请牌照和在华开展业务。 (4)双方欢迎成立保险和商业养老金联合工作组的提议,包括两国监管部门和业界人士,并作为中英金融服务峰会的一部分。工作组初期成果将呈报下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 (5)中国保监会同意在对外国再保险公司和其在华分支机构的偿付能力体系资本要求方面与英方加强合作和分享经验,以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 (6)英方欢迎中国保监会承诺考虑在华经营的英国及其他外国保险公司对《保险机构信息化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意见建议。 (7)按照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达成的共识,中国保监会将对恒安标准人寿公司申请养老保险公司牌照予以积极考虑。 (8)考虑到外资对寿险市场的参与能够增强行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中国保监会愿朝着增加在华经营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的方向努力。 (9)双方欢迎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于2016年11月10日在伦敦正式成立代表处。 47、双方继续支持中资银行在英和英资银行在华日益增长的出现和开展业务。认识到有必要增加中国银行业市场和贷款来源的多样性,中方欢迎外资机构在中国银行业市场日益增长的业务。为此: (1)两国银行监管当局同意进一步加强监管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在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及监管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协作。 (2)双方欢迎英国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监管局的决定,授予中国交通银行和中国招商银行在伦敦开设分行的牌照。双方欢迎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内的银行机构继续在其做好准备工作后进一步提交在英开设分支机构的申请,以及英国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监管局和中国银监会承诺将共同合作确保有效审议相关申请。 (3)按照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达成的共识,中投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在伦敦开设分支机构的相关工作。 (4)按照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达成的共识,英方欢迎中国银行业协会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做出开设伦敦办公室的决定。 (5)双方欢迎中英金融服务峰会就研究支持“一带一路”的融资机制以及在伦敦的高流动性市场提供“一带一路”金融资产开展进一步工作。 (6)双方支持中英银行卡清算机构在监管框架下在对方市场扩展业务,包括提高银联卡在英商户覆盖率。双方支持当地发卡机构开展银行卡发行和更紧密的合作。 (7)双方愿意就反假货币(纸币)开展合作,包括开展研讨会等形式。 48、双方欢迎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完成的关于中英金融科技合作机会的报告。认识到中英双方作为全球金融科技的领导者,双方宣布建立“中英金融科技桥”。 (1)双方欢迎“中英金融科技桥”的建立,这将鼓励更紧密的监管和政府间合作。中英两国金融科技公司将跨越桥梁获取紧随市场趋势的投资机遇和信息,并在中英两国市场开展或扩大业务。作为此项目的第一步,双方欢迎中国人民银行和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签署合作协议,并欢迎其他中方金融监管机构的参与。 (2)中英双方承诺深化企业间合作,允许中英金融科技公司依法开展合作、寻求投资机遇和为在对方市场开展或扩大业务提供实际支持。为此,双方同意进行金融科技创新对话,由来自双方监管机构和业界人士参与其中。 (3)双方同意共同合作研究如何通过金融科技支持普惠金融在两国市场的发展。 (4)上海金融监管机构欢迎并将积极考虑World First公司于未来提出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设立外商独资企业的申请。 49、双方欢迎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在共同主持G20绿色金融工作组期间开展的密切合作。双方期待在德国作为G20主席国时继续保持密切合作,以促成发展绿色金融的全球共识,提升金融机构的环境风险评估能力,增强金融市场参与者对环境信息的可得性。双方支持中英两国成为绿色金融创新中心。 (1)双方欢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共同研究最佳实践并为国际绿色债券发行能力建设投入资源。双方欢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有关国际和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现状和建议的报告。 (2)双方同意发展绿色债券跨境投资的渠道和产品,包括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总体战略相一致的潜在新渠道和平台,促进国际资本在私人部门参与者的支持下,以通过伦敦金融城等方式投资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合格绿色及气候相关的债券。 (3)双方欢迎伦敦绿色金融倡议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为提升知识分享与能力建设、支持跨境绿色金融流动、开发互认一致的产品框架并解决市场障碍的合作。 (4)双方将支持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到英国发行绿色债券和其他绿色金融产品,鼓励英国和国际机构在中国发行绿色债券和开展绿色投资。特别是双方同意共同合作寻求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融资和实现的解决方案,包括发挥伦敦潜能使之成为中国发行人募集绿色资金的市场。双方欢迎中国银行在伦敦标志性地发行中国绿色保证债券,并期待进一步推动诸如此类的创新跨境金融交易行为发展。 产业战略 50、中英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在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战略方面的合作。双方认识到合作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相互学习经验的宝贵机会,将聚焦“十三五”规划和英国相应发展规划之间的互惠领域。双方认识到科技,平衡、绿色和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现代化工业和区域平衡的重要性,并愿在这些领域开展密切合作。 51、双方愿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与英国深化合作。双方欢迎英国与中国东北地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创新驱动发展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加强合作。双方将致力于通过开展培训项目和技术技能人才交流合作,相互分享成功经验,增强能力建设,共同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 52、双方欢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英国查塔姆学会于今年11月在中国召开第二届中英改革和创新论坛,交流两国有关领域的改革和创新途径,包括基础设施投融资创新等议题。 53、双方将继续积极推动两国地方经贸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工作组机制,促进两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强交流,丰富中英经贸关系内涵。 54、双方认识到,知识产权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双方将共同努力,继续为两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用户和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双方同意加强知识产权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在华英国企业和在英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双方认识到年度中英知识产权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2017年中英知识产权研讨会将在英举行,将进一步促进对相互知识产权制度和业界关切的理解,推动两国经济往来和技术交流。 (1)双方同意就专利和外观设计制度的完善、新兴技术领域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运营(包括知识产权融资、评估和商业化)及其他双方关心的议题开展交流。 (2)双方重视在商标领域的合作,并将继续就商标注册和执法交换意见。交流范围涵盖地理标志和集体/证明商标以及中国商标实践中涉及整体性的问题、恶意申请等内容。 (3)双方将继续就版权议题交流信息,包括集体许可、体育转播和追续权问题。英方将作为主宾国参加2016年12月在广州举行的国际版权博览会。中方将敦促版权权利所有人以及广播电台、电视台依照《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及时履行各自义务。继今年年初交流之后,中英双方认可在反网络盗版的行政执法中版权权利所有人可能的举证责任。双方将共同努力以促进在需要时展示灵活性(如作品数量较大时版权权利所有人身份的证明),以使网络版权得到有效保护。 (4)中英双方重申将在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合作。双方认识到近期中英双方产业倡议所取得的进展,并将继续支持相关优先领域,以实现打造良好知识产权环境的共同目标,提升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信心。特别是,中英双方愿就通知-移除机制、适当的先发制人机制(或者过滤机制)以及线上线下执法无缝衔接等措施进行探讨。 55、双方欢迎两国自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以来在可持续城镇化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启动中英城镇化平台项目。双方致力于在可持续城镇化框架下,特别是在城市群发展、城市规划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加强城市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双方致力于根据英方绿色低碳原则深化城市更新领域的合作。 56、双方同意支持英国城市和企业与中国城市和企业一道,通过发展全面和可持续的智慧城市,更好地应对全球城镇化挑战。双方欢迎奥雅纳全球公司、汇丰银行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加强中英智慧城市发展与投资合作。双方将探索长期合作机会,并考虑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在英国未来城市发展机构的帮助下发布《中英智慧城市合作报告》的建议。 57、双方欢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英国社区与地方事务部在共同发展城市群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包括建立一个城市群伙伴关系以促进和深化在产业集群、运输、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双方将探索中国城市群与英国北方经济增长区和中部引擎城市圈合作发展的机遇。 58、双方高度评价中方在担任G20主席国期间关于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性增长作出的工作,中英双方致力于推进G20创新倡议,作为两国各自发展规划的补充。 59、双方同意进一步在科技创新领域加强科研和产业合作: (1)自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成立以来,中英双方在多个研究领域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双方将继续落实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下的合作并同意在医疗卫生(包括抗生素耐药性)、农业技术、粮食与水安全、气候变化、能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城镇化、大数据、新材料、信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和卫星技术应用等优先领域开展合作。 (2)中英双方欢迎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下的中英研究与创新桥计划合作,以开展产业研发合作项目激励创新,以应对中英社会挑战,推动研究成果商业化转化,并期待进一步加强合作。 (3)双方将支持中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5G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4)双方将加强在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方面的合作,重点围绕绿色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标准等开展合作,支持双方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开展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60、双方同意中国国家航天局与英国航天局签署的航天合作谅解备忘录将继续指导并推动两国航天合作。双方同意利用中国国家航天局与英国航天局之间建立的平台继续指导和促进双边航天合作。双方同意利用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间建立的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平台推动双方合作,并对中英牛顿基金给予5个合作项目资助表示欢迎。 双方认识到加强在包括在农业遥感、气候和空气质量、卫星应用、通讯、深空探测、航天科学与教育等多样的领域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两国合作。 双方同意第12届中欧空间科学双边会议期间对中方与欧洲航天局在“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任务中的分工和形成的协议草案。后续将协助中英两国研究机构在SMILE卫星工程项目上开展合作。 双方赞赏在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合作框架下成功举办“空间科学教育与研究活动周”,并同意这一倡议目前在空间科学教育与研究推动更多大学与中小学参与。 作为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组织成员,双方同意探索如何向发展中经济体提供额外的空间数据和服务。 61、中英两国将继续在卫生领域深化合作,双方同意: (1)继续落实2013年签署的中英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将重点开展卫生政策、医学信息及包括抗生素耐药性在内的全球卫生安全领域的合作。 (2)进一步加强在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合作,以提高产品安全性及药品和医疗器械标准的一致性;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化妆品动物替代试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将继续就药品价格和流通开展合作并分享最佳实践,以促进中国市场发展并支持中国医疗改革战略。 (3)继续实施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共同支持全球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双方将支持与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地区办公室和其他国际伙伴建设非洲疾控中心,在国际卫生体系架构内增加价值。双方将共同努力加强非洲后埃博拉时期卫生体系强化。双方将加强在塞拉利昂的卫生合作,以支持总统办公室发布的国家恢复计划中提及的国家发展重点领域。双方将加强合作提升全球卫生应急能力,增进全球卫生治理对话,并通过加强监测、数据共享等方式增强全球抗击传染病的能力。 (4)中英双方同意就中医药管理分享经验。 62、中英双方将就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新的乘用车燃料效率标准加强讨论,综合考虑市场的多样性和对小产量汽车制造商带来的监管负担。 63、双方欢迎近期达成的协议,将大幅度增加客运航班运力额度,取消货运航班运力额度限制,为促进两国经贸和人文交往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双方一致认为,两国民航合作将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黄金时代”。 附录:中英金融服务战略规划 1、英方对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开放取得的进展表示欢迎。认识到英国作为世界领先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中方欢迎双方建立不可比拟的金融服务伙伴关系。 2、双方认识到持续的改革和中国金融体系与全球经济的融合以及英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对提高中英两国金融体系效率和可持续性是十分重要的。 3、双方同意通过《中英金融服务战略规划》加强两国合作伙伴关系。规划提出了未来两国通过加强更广泛的专业知识交流、扩大市场准入、促进国内外企业在中英两国的公平竞争以支持中国金融市场和货币的国际化以及英国世界领先金融中心的地位的双边合作愿景。 4、双方将新建立中英金融业服务峰会,峰会将由双方金融服务领域的资深领军人物主导,并得到两国政府支持。峰会将向每年举行的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提供建议以支持此项战略规划,并期达成以下目标: (1)通过扩大在华英国资产管理机构的市场准入增加中国多元化投资机会,并为中国资产管理机构在英设立机构以及投资全球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2)深化双方资本市场联系,以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和流动性。 (3)促进中英两国银行业领域的双向市场准入以帮助提高市场多样性、市场效率和金融包容性。鼓励开展更多合作以支持在中国、英国及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联合融资。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