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水反应堆(包括压水堆和沸水堆)燃料中铀-235含量为3%~5%,即低浓缩铀。生产1吨铀-235含量为3%的低浓缩铀,需要5.5吨天然铀原料,其余这4.5吨贫化铀中的铀-235比例则下降到0.2%左右,没有工业价值。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布朗斯维克核电站乏燃料池里的能源组件,被至少7米深的水覆盖。 乏燃料循环后放射性废物大减 当核燃料中的铀-235“烧”到一定程度,剩下的易裂变材料不足以继续提供稳定的能量输出,导致反应堆发电功率下降,这时的核燃料就成了乏燃料。所以,要在这个节点之前停止反应堆运行,把烧“乏”的燃料从反应堆中卸出来,再换上一部分新的燃料接着发电。如果按“一次通过”法处理,整个核循环周期铀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0.6%左右,和全球水资源境况一样——总量不低,能用的淡水却没多少。 重水堆对铀-235含量要求不高,直接用天然铀作燃料就能正常发电,铀资源利用率比轻水堆高38%。相应地,乏燃料中剩下的易裂变核素很少,目前没有回收价值。这也是以重水堆为主力的加拿大不回收乏燃料的原因之一。 乏燃料的大致组成,是95%的铀、4%的裂变产物和1%的钚,绝非废料。如果把乏燃料中的铀-235“榨”出来重新回到反应堆作燃料,一次循环就可节约天然铀15%~20%;如果随裂变反应生成的钚239也一并回收复用,则一次循环可节约35%~40%的天然铀,相当于把铀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到0.8%以上;反复循环利用的话,甚至可以达到1%,效率比开式核循环提升了2/3。此外,核反应产生的镎、镅、锔等超铀元素,以及可用作商用放射源的裂变产物,如铯-137、锶-90等,也具有回收价值。 经过后处理工序,乏燃料中真正沦为高放射性废物的只剩不到4%,既减少了资源占用,又提升了核废料的安全性。 核电占比超七成的法国,有17%的电力是从乏燃料中回收复用的核燃料发出来的,其商用乏燃料后处理及再循环工业无论规模、工艺成熟度、技术先进性,都是全球的楷模。 作为“旗舰级”核燃料循环厂,法国阿格厂的乏燃料后处理能力约为1700吨/年,满负荷运行可承担90~10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后处理需求,不仅为法国本土所用,还接日本、西班牙、瑞典等国的“国际订单”。 快堆:用好另外99%的铀 有人可能会问,这后处理也不过是把铀资源利用率提高到1%,还是没有质的提升啊。这个难题,要留给未来的快中子反应堆来解决。 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之一。在核反应堆中,它负责像子弹一样地轰击铀-235,从而启动和维持核反应。中子的运动速度有快有慢,铀-235只喜欢速度为2.2公里/秒的慢中子,也叫热中子。前面说的轻水堆和重水堆,都是靠热中子来运转的。然而,天然铀中那99%的铀-238却十分喜欢速度高达1.4万公里/秒的快中子。它吸收一个中子后先变成不稳定的铀-239,很快又衰变成另一种易裂变核素钚-239,其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比铀-235还大。 核反应过程中,易裂变核素在同一时间内的产生量与消耗量之比,叫做转换比。轻水堆的转换比约0.6,重水堆为0.8。而快堆的转换比大于1,也就是说燃料越烧越多。这样一来,天然铀资源的利用率一下就跃升到60%~70%,比走“一次通过”路线的压水堆高100倍。 快堆的这个特性,让全球可利用的铀资源大大扩展,热中子堆产生的乏燃料、铀浓缩用剩下的贫化铀尾料以及原本因铀-235含量过低而没有开采价值的部分天然铀矿,一下子都有了用武之地。 在考虑核电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全以热中子堆计算,现有的廉价铀资源只能满足人类50年左右的核电需求。而如果都以快中子堆计算,这个“续航”能力可以立翻50倍! 遗憾的是,虽然实验性快堆已有相当长的运行经验,但商业化尚未成熟。不过,快堆可以有效地将热堆产生的长半衰期核素转化成短半衰期核素,所以继续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