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6年已经过去,回首,我国又在核能发展大业的行程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以此为依托而稳步向前,助力践行中国核能强国梦。 在这一年,中国核能自主创新再创辉煌,把一系列软硬件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这一年,核电走出国门彰显中国力量,中国首次进入西方发达国家核电市场…… 在这一年,先进核能系统建设捷报频传,西部首座自主设计的核电站一期工程全面建成…… 为了让全社会有机会深入了解2016年我国核能行业发展所取得辉煌成就,推动核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公众自豪感和核能行业的整体凝聚力,传承核工业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中国核网联合核能领域内主要媒体一起举办2016年中国核能发展十大影响力事件评选活动。
盘点分为五个篇章,主要包括核能技术自主化、核安全政策法规、国际核能合作、核能系统设计与建设、核能热议事件等。 近期将陆续推出,并精选最具影响力事件参与2016年中国核能发展十大影响力事件评选。
2016,中国核网感谢有您,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在新的一年大展宏图! 2017,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 盘点依据代表性:事件在核能行业内具有深远的代表性意义。 突破性:事件表明在核能应用或技术方面获得了重大的突破。 广泛性:事件影响到了行业内的多数企业和用户。 传播性:事件使核能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影响。 二、 活动时间事件盘点:2017年1月1日——2017年1月5日 事件评选:2017年1月6日——2017年2月28日 三、 有奖参与由于年度影响力事件较多,遗漏之处敬请谅解!欢迎单位或个人推荐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凡参与年度十大影响力事件评选活动的中国核网用户,如事件推荐、投票、精彩点评,均有机会获得由中国核网定制精美礼品或个性化服务。 联系邮件:nuclear_net@163.com 第一篇章 核能技术自主化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习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2016年,经过核能业界内外艰辛付出,攻坚克难,中国核能技术自主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掌握了一项又一项核心技术,突破了国外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许多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些核心技术让人振奋和自豪,也让人对中国核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1 高分辨耐辐射摄像系统实现“中国造”时间:2016年1月 事件: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发的核级水下高分辨率耐辐射摄像系统,成功应用于国内各大核电基地。这套高分辨率耐辐射摄像系统ioe-cpr-m独有辐射屏蔽技术,可在5000gy/h的剂量率条件下稳定工作100小时。同时,因采用高性能图像传感器,分辨率达200万像素,可输出1080p高清视频,在精密电机驱动下,任何速度下都能捕捉到无抖动的画面图像。 意义:该系统能够提高核燃料操作的安全性,确保燃料组件入堆后能长期安全运行。该系统的研发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打破国外垄断,真正实现“中国造”。此前,国内核电基地水下监测设备均采购国外产品。 2 我国首套数字化核燃料仿真培训系统投入应用时间:2016年1月 事件:日前,由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制的国内第一套数字化核燃料主工艺运行离线仿真培训系统,通过项目鉴定测试并投入实际应用。 意义:评审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填补了相关领域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各项功能学习和培训的空白。 3 我国首套CPR1000锻造波动管研制成功时间:2016年1月 事件:近日,由中国二重承担制造的阳江核电站5号机组4件CPR1000稳压器锻造波动管发往广东阳江核电站安装现场。 意义:业内专家称,国内首套CPR1000锻造波动管的成功制造意义重大,填补了我国CPR1000锻造波动管制造的空白,更标志着我国核电专用锻造冷却剂管道生产能力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4 国内核燃料元件3D打印首秀 10年后将广泛使用时间:2016年1月 事件:中核集团最近公布的一则消息显示,利用3D打印技术的CAP1400自主化燃料原型组件下管座已顺利完成,国内首次实现了3D打印技术在核燃料元件制造的应用。 意义:该技术如实现批量生产,有利于节约人力,提高核燃料元件的质量,并有望实现部分进口元件的国产化。 5 大亚湾实验测得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时间:2016年2月 事件:中科院高能所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测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科学家发现这一能谱与以前的理论预期存在两处偏差。相关结果发表在2月12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意义:大亚湾实验现在给出了最精确的、与模型无关的能谱测量,并对中微子通量做了新的测量。科学家认为,新发现的两处偏差为未来的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提供了重要的测量数据。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