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我自主化核燃料组件入堆验证时间:2016年2月 事件:由中国广核电力股份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核燃料组件和样品管组件正式装入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随反应堆进行辐照考验。
意义:核燃料组件顺利入堆辐照考验,自主研发的核燃料组件入堆验证,标志着中广核电力全面掌握了核燃料组件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技术,是核电自主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意味着距离迈入商用的大门仅一步之遥,对未来提高我国核电机组的经济性,支撑我国核电“走出去”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7 格力研发“百万千瓦级核电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定频)”通过科技成果评定时间:2016年2月 事件:珠海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定频)”通过科技成果评定。
意义:被专家认为是成功填补我国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在核电关键制冷设备领域的技术垄断,推进了核电国产化进程。 8 我国首次成功研制核电主泵大型贫铀飞轮时间:2016年2月 事件:在中核集团旗下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作为我国自主化开发第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屏蔽泵电机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国内首套CAP1400核电屏蔽主泵用贫铀飞轮组装完成,经动平衡测试,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意义:该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成功研制提高了飞轮及主泵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一步拓展了贫铀材料在核电产业的应用。 9 中广核电力核燃料组件入堆验证 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时间:2016年2月 事件:2月14日,由中广核电力自主研发设计的4组STEP-12核燃料组件和4组CZ锆合金样品管组件正式装入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随反应堆进行辐照考验。
意义:自主研发的核燃料组件入堆验证,标志着中广核电力全面掌握了核燃料组件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技术,是中广核电力在核电自主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 10 钢制安全壳自动焊技术 首用于国核示范项目时间:2016年2月 事件:中核设计自主研发的钢制安全壳自动焊技术在CAP1400国核示范项目部开始进行产品焊接,这是该技术首次应用于压水堆重大专项,实现了科研向实际生产的转化。
意义:钢制安全壳自动焊技术不仅能用在AP1000和CAP1400的钢制安全壳,还可以用在CA模块、CB模块、其它核电的EM7大罐以及民用石化大型储罐、大型容器的焊接。经数据统计,钢制安全壳自动焊技术的焊接效率比手工焊提高了1倍,焊材消耗节约了三分之一,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11 中国造出世界最长厚壁无缝钢管 核电站就缺它时间:2016年3月 事件:“联手清华大学5年攻坚克难,世界首台6.8万吨重型压机能够完成95%以上的航空模锻件的生产,首根碳钢无缝钢管长达12.8米,直径630毫米,壁厚110毫米。”近日发布这一消息的青海康泰锻铸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备受瞩目。
意义:“6年时间建造一个核电站,3年时间在等待锻件。”10年前说起我国对核电建设中的关键锻件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无法自主生产的窘境,曾有许多业内人士无奈地发出这句感慨。该技术的创新突破,使我国自主生产电力用高端耐热无缝钢管替代进口并跻身国际市场的夙愿正在成为现实。“更重要的,在应用领域,更长、更厚的无缝钢管是今后产品发展的方向。”吴任东说。 12 中国突破最具商业潜力的四代堆核“芯”技术时间:2016年4月 事件:4月1日,由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李冠兴院士、上海大学周邦新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李德群院士及行业内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团队自主研发的“中国铅基堆原型燃料组件及包壳材料”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中国铅基堆原型燃料组件及包壳材料实现自主化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新型包壳材料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促进我国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团队研发的新型燃料组件及包壳材料,解决了铅基堆堆芯高份额燃料、高密度冷却剂、耐高温耐腐蚀结构材料等关键技术难题,同时可为其他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燃料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该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掌握,助力践行中国核能强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