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秦山核电主泵首次离岛来沪体检 首台回装运行一次成功,开创自主可控维修模式时间: 2016年11月 事件:日前,秦山核电三期重水堆的4台主泵电机分批来沪,这些4米多高、重达50吨的大家伙经过除污处理后进厂,被彻底解体为上万个大小零部件,一一精准维护保养,再回装测试、重新服役。
意义:首台电机通过检修后一次试验成功,所有数据达原装指标,标志着中国人创造了核电电机维修的自主可控模式,不再需要高价约请老外当“医生”,更不必为此专门再造备份电机,解决了大量主机陆续进入设计寿命后期的大修问题。 30 国产反应堆压力容器密封环成功出口时间:2016年11月 事件:20套直径近4米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密封环,最近在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被打包装箱,准备运往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
意义:这是国产化压力容器环出口到国外的重要里程碑。一直以来,该产品被国外公司长期独家垄断,价格昂贵。核电站每个换料大修周期(一般为12~18个月)均要更换,只能向国外采购。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总结出了一套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5。中源公司对即将运往巴基斯坦的密封环进行了严格的出厂验收,部分功能测试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的数据。 31 中国首套自主化核电站DCS设备即将交付 国内核电首次装上国产“中枢”时间:2016年11月 事件:18日,中广核集团透露,阳江核电站5号机组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设备将正式出厂,这也是中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核级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简称“DCS”)和睦系统即将正式交付给使用方阳江核电站。
意义:中国核电站首次装上了国产的“中枢神经”系统。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简称“DCS”)是核电站的“神经中枢”,控制着核电站260多个系统、近万个设备的运行和各类工况处理过程,对于保证核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它代表着我国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其中,完成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停堆和事故缓解功能的核级DCS,由于质量标准严、研发投入大、鉴定要求高,长期以来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该技术,中国国内此前一直依赖进口。随着和睦系统的正式交付,阳江核电站5号机组也因此成为我国首台真正实现DCS设备100%自主化、国产化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32 中核集团安全级DCS平台通过IAEA独立工程评审时间:2016年11月 事件:近日,由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DCS)平台NicSys®8000N 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独立工程评审。
意义:NicSys®8000N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基于FPGA技术的核电安全级DCS平台,表明中核集团的安全级控制系统技术和产品步入了国际先进水平行列,将推动我国核电技术发展和核电“走出去”。 33 自主设计的首台CAP1000蒸汽发生器水压试验成功 时间:2016年11月 事件: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自主设计的首台CAP1000蒸汽发生器——陆丰项目二号机组蒸汽发生器SG-B的水压试验于11月16日顺利完成。水压试验是蒸汽发生器设备制造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检测项目,此次水压试验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
意义:为顺利完成我国自主设计和制造的首台CAP1000 蒸汽发生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核电防辐射涂料研发成功 填补国内核能设施涂料应用领域空白时间: 2016年12月 事件: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泉州新型涂料技术研究院利用石墨烯研发出一系列防辐照射线、防腐蚀等应用于核能领域的高强度涂料。
意义:长期以来,我国核电涂覆材料大多为美、日等国外厂商所垄断,涂料研究院推出的这一核电防辐射涂料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填补了国产涂料行业在核能设施涂料应用领域的空白。 35 中国“智造”软件“调强精准放射治疗计划系统”通过国家标准检测时间:2016年12月 事件:近日,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团队自主研发的“调强精准放射治疗计划系统”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系统的功能、安全性和性能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这是自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国家标准YY/T0889-2013实施以来,首个通过该标准的国产调强放疗计划系统。
意义:这一成果对于提高我国放疗装备的技术水平,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改变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对建设“健康中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36 中核集团实现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监督管国产化时间: 2016年12月 事件:近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在北京对中核集团核动力院自主研发的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监督管进行了产品鉴定评审,认为该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应用推广价值,一致同意该项成果通过新产品技术鉴定。
意义:辐照监督管是反应堆压力容器内检测材质变化的重要构件,对保证反应堆安全运行和评价反应堆延寿具有重要意义。长久以来,受材料研制、制造水平和检测手段等的限制,国内核电站辐照监督管一直依赖进口,制约了我国核电装备自主化的发展和国产化三代核电“走出去”。 自主研发的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监督管标志着核动力院成为国内首家掌握辐照监督管制造技术的科研单位,打破了国外对这一产品的长期垄断,是我国核电装备自主化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目前,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可应用于我国核电站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