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预计,国内2016-2022年核能发电量复合增速仍能维持在14%左右,如图3所示。主要理由包括: 其一,2017-2022年国内在建机组投产情况可预计,在建项目进度符合预期,后续将按计划投入商运。 其二,国内核电占比仍低,未来长期仍将维持基荷电源地位。 5 结论 我们认为,从安全性与经济性两个角度出发,核电均应当在电力系统当中充当基荷电源使用。短期内部分地区出现的核电消纳问题需要得到重视,但长期来看国内核能发电量占比仍不高,且大多数核电机组所在地电量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核电机组具有长期维持基荷运行的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核电更适合作为基荷电源使用的问题,得到了产业界多方专业人士的支持。比如,2016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发起,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寿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炳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罗琦等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确保核电按基荷运行,推动实现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建议更好地发挥核电在推动实现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应有作用,从政策上明确核电按基本负荷方式运行。 风险提示:在作者认知范围以外,或存在其他隐性问题导致核电消纳问题加剧。 本文主要内容节选自浙商证券研究报告: 《核能应用系列报告3:核电密集投运延续,利好运营商业绩成长》(20170117,分析师:郑丹丹,数据支持:高志鹏)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