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因和责任 发生危机的直接原因和责任,都在西屋。东芝前次危机,由于财务造假丑闻被罚,原因是东芝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但这次不是。这次的直接原因,一是西屋公司收购美国S&W的重大经营失误,造成儿十亿美元损失;二是美国在建4台AP1000机组,发生工程技术问题、工期延误、成本超支,由于西屋公司宣传的AP1000的宏伟预期目标的破灭,使投资者动摇、失望,抛售股票,股价下跌,资产蒸发。这两件事都是子公司西屋所为,直接责任就是西屋的。媒体上有人说的“日本被美国坑慘了”,应改成“东芝被西屋坑惨了”,是“母亲被不肖之子坑慘了”。 作为母公司的东芝,当然也有他的“失察”、“失管”的责任。在美国新建核电建设和对S&W收购中,东芝对西屋几乎完全放手,毫不知情,缺乏监管。 深层原因之一,是西屋的“双重国籍”体制和东芝的“有职无权”的机制。 西屋是东芝的子公司,是日本公司 ,西屋的核技术,来源于美国,在二战期间,发展核潜艇军工技术中发展起来的,是美国国防安全的组成,美国对西屋核技术的控制沒有放手,有美国的血统,要满足美国政治外交战略的要求,所以西屋又是美国公司。在东芝收购西屋时,受美国政府的压力,承诺了给西屋管理高层东芝的决策的高度自主权,把“干预”减少到最低程度。东芝的母公司地位,受到美国政府的强力干预,有职无权,东芝的“失察”、“失管”有其必然性。 深层原因之二,是AP1000的科学可行性验证尚未通过。 西屋选定AP1000为技术发展方问,在实践中受挫。西屋选择非能动安全的革新型改进的AP1000,定为技术发展方向,目标是夺取市场竞爭制高点,实现市场“通吃”,垄断世界核电市场的目标。高目标,要求高技术,非能动安全、革新型改进,包含了一些高难的实质性的科研攻关,研发周期长,投资大,超过了已衰落的西屋的实力,―些重大的验证试验沒有条件做,如美国NRC审批中遗留的ITAAC等的试验验证,无力完成,成了设计认证和许可证审批中留下的尾巴,至今沒有割掉。这样,为了争夺核电市场, 急躁情绪下,靠“忽悠”开辟市场,违反规律“跳跃”式的发展,在工程建设中,问题多,拖工期,超投资。“忽悠”的那些所谓“先进”, 美妙的“前景”,在实践中一个个破灭,对西屋技术的迷信破除,经营信誉的丧失。这是东芝发生危机的又一個深层原因。 四、西屋的来龙去脉 东芝危机的主要原因和责任者是西屋,看看西屋的来龙去脉,以便能更深刻的理解。 1、从辉煌到衰落 西屋自1886年,乔治•西屋在匹兹堡建立起,有一段光辉的历史。特别是在军用核潜艇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压水堆核电技术,独占鳌头,占领了世界一半以上的市场。这是西屋集团最辉煌的业绩。 但随着日本等其他工业国家电子产品市场的扩张,西屋的电器产品,逐步退出世界市场。70年代中,又发生了汽轮发电机质量事件,失去大片市场,西屋走上了漫长的重组道路。转向广播网络,1995年收购了CBS电视广播网, 公司的管理哲学和董事会偏好逐渐改变,又收购了TNN和CMT电视频道,成了北美最大电视节目供应商之一。作为西屋根本的电气类产业部门剥离出售,火力发电事业卖给了德国西门子公司。最后,西屋集团的名字也改成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带着西屋最后历史遗产的核电事业部门——西屋电气,成了被母亲卷走财产“改嫁”后的“孤儿”。 上世纪90年代的西屋电气,努力开展以用户要求文件URD为指导,研发新机型,以非能动安全的革新理念,提出了60万千瓦AP600的设计概念,进行了大量的设计研究和试验、验证,1998年获得NRC颁发的设计认证证书。西屋电气进行了广泛推销,获得好评,但未取得定单,光投入无收益,又缺少母公司的关照、支持,陷入困境。 1999年3月,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以11亿美元收购了西屋公司,1999年12月BNFL又以4.85亿美元收购了ABB-CE,整合为属于BNFL的子公司的西屋电气。由被遗弃的“孤儿”,变成为被外国公司收养的“养子”。 在21世纪的头几年,作为BNFL的子公司,主要是进行了AP600向AP1000的转变,利用原西屋电气AP600反应堆技术和原ABB-CE的50万千瓦的环路技术,研发AP1000。克服了AP600单机容量小的缺点,但同时也引出了一些必须做的重要试验验证。但母公司BNFL,因英国石墨气冷堆停运,生产萎缩,经济恶化,难于支持西屋电气的试验验证。一些必须做的试验验证未做,研发工作停留在理论概念设计。BNFL经济进一步恶化,决定把西屋整体出售。由于这几年西屋没有明显的业绩,只能大致以保本的价格,18亿美元的底价,拍卖出售。 2、东芝属下的西屋 东芝收购西屋。正当BNFL出售西屋电气时,中国进行三代核电技术路线招标。在西屋的“忽悠”下,对AP1000有了明显的偏好,使西屋电气身价大幅抬升,参与收购竞标的企业增加,投标价格上涨。最终2006年日本东芝以㡳价3倍,54亿美元的奇价,成功收购。东芝自己出资41.6亿美元,获77%的股份,以10.8万美元价格,转让给美国Shaw20%的股份,日本IHI获股3%。西屋电气成为被日本东芝收购的子公司。2007年8月哈萨克斯坦的核能公司Kazatomprom以5.4亿美元的价格,从东芝公司购得10%的股份,东芝持股由77%下降到67%。 西屋电气掌握核敏感技术,有美国“血统”,会受美国政府的干预。在招标中,美国原总统小布什,向英首相布萊尔施压,要求BNFL把西屋卖给美国企业。后东芝答应,保留西屋电气高层的独立经营权,母公司的干预降低到最低。把20%股份卖给美国企业Shaw,再加上东芝愿出54亿美元的高价,英政府不顾美国政府的压力,把西屋卖给了日本东芝。 中国挽救,实现中兴。2006年,AP1000在中国技术路线招标中获胜,西屋取得4台机组的定单。以53亿美元的奇价(比东芝收购整个西屋仅低1亿美元),把AP1000的概念设计出售给中国“国核技”。盈得大量资金,高价收购西屋的支出全部对销,身价大涨,实现了中兴。其时,在核电建设的国际招标竞争中,气势强劲,咄咄逼人,那里有招标,就在那里出现,与法国的Areva一起,一时呈现双雄争霸气势。 再次衰落。但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建设项目都因缺乏资金,纷纷停止。AP1000和EPR的高造价,在项目竞标中,更是步履艰难,往往开始时,据优势地位,但后期谈经济时,陷入被动,决标败北。AP1000从未取得订单,如立陶宛的Visaginas、白俄罗斯的Ostrovest等,都是只听雷声,不見雨点。在几个单独议标项目中,也往往因造价过高,难于筹资,或电价太高而失败。如捷克的泰梅林、保加利亚的K7等。还有一些项目招标,如约旦第―核电站,西屋连入场券也未取得。最新消息乌克兰政府要把建设Khmelnistky核电站3号、4号机组的定单,交给韩国Kepco。2016年已同韩国电力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没有交给已建立亲密关系的西屋。 国际市场上屡战屡败,毫无进展。8台示范验证工程延误超资,工程技术问题不断。安全审批遗留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西屋股票,被东芝三次抛售。表明了西屋公司的生存状态不佳。 第一次,出售原股东Shaw退回的20%股份。持有西屋电气20%股份的Shaw,2011年初,财务上发生困难,要求把他持有的20%的股份,退回给东芝。东芝在纽约挂牌出售,无人接手,东芝持股由67%升至87%。 第二次为竞标收购Horizon,出售西屋70%股份。2012年10月在英国的德资Horizon(视野)能源公司,德国股东要退出核电,招标出售。西屋拉着中国“国核技”,策动东芝竞标收购,向摩根大通推銷西屋70%股份。但摩根大通没有兴趣,中国“国核技”出资近一半资金的承诺,被政府否定没有成功。 第三次抛售芝公司2012年12月,为筹措回购Shaw20%股份的资金,开展新一轮出售西屋36%股份的谈判,未果。 三次抛售事件的根本原因,是西屋公司市场竞争和经營业绩不佳。示范验证工程延误超资,问题不断;国际市场竞争,屡战屡败,毫无进展;造价不断攀升,“先进性”被揭穿,人们对西屋前景和信心的怀疑,对西屋股票信誉下跌。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