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雷文对ADS的前途进行评述后 ,后面又一次对ADS进行责难:即“其实,即使ADS项目能够克服众多的技术障碍,如期建成,方案本身仍有大量问题很难解决,或者不能接受” 雷教授认为即使ADS建成,又分别提出9个问题很难解决,或者不能接受,即ADS的燃耗问题、一回路放射性问题、更复杂的核反应问题、功率密度问题、衰变余热问题、基础研究缺乏问题、经济性问题、烧不干净问题、靶的问题等进行了评述。下面对雷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在前面我已经声明过,自己本人才疏学浅,不能对雷教授的问题一一细说,有些也是一知半解,好在雷教授对原子能研究院有由于继承了过去的管理体制,原子能院国际交流很不方便,可以理解这样的话,我也就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于燃耗问题,燃耗深与浅基本与反应堆的堆型无关,影响燃耗的主要原因是燃料包壳的腐蚀问题,与k无关,也不是雷教授看似很专业的解释,所以关于ADS燃耗很低不容易提高这个概念是错误的。至于雷教授提出的“ADS k从0.98降到0.95,反应堆的功率将降低到原来的40%。这时候燃料的燃耗只有约3%,”这个观点从数字计算没有错,但ADS并不是这样运行的,至于采取什么措施在k降低时怎样保存功率不变,也不是雷教授所想象的非得用离子束流来补偿由于k的降低维持功率不变的技术。 关于一回路放射性问题。雷教授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错误的。请雷教授注意,您的想象很有道理,但您提出的ADS次临界反应堆的一回路是与能量高达GeV的质子是无关的,质子只与靶作用,靶系统专门有一个回路,靶周围还有一部分缓冲区,缓冲区的作用一是降低来自靶散裂中子的能量以与反应堆耦合,二是解决靶的冷却问题。 关于更复杂的核反应问题,雷教授的观点也是杞人忧天,“涉及的元素数目巨大。一般核反应堆需要考虑的元素数目大约是百的量级,而ADS中是千的量级。”简直是耸人听闻。这个问题在一回路放射性问题已部分回答了,质子只与靶作用。复杂的核反应只是与靶材料有关,这方面俄罗斯在杜布纳联合研究所进行的ADS研究计划中已进行了测量研究,并发展高能质子束轰击散裂靶特性的计算工具。 关于功率密度问题。快堆的热量快速带走现在已不是一个问题,请雷教授注意,俄罗斯、法国、日本都有快堆核电站,尽管有些快堆在检修、总结。我国的实验快堆也正常运行,不要充耳不闻,ADS的热量同样靠热容大的铅金属来带走热量的(我国的ADS拟用铅冷却)。 关于衰变余热问题。雷教授说“困扰普通反应堆的衰变余热问题在ADS中一样存在,并且更糟。”请雷教授注意,困扰普通反应堆的衰变余热问题目前的AP-1000和中国的华龙1号已经解决,它们采取的技术是得到IAEA肯定的。所以ADS的余热问题雷教授大可不必担心。 关于基础研究缺乏问题。如核数据问题,我猜应该真正是雷教授的本行了。确实有许多核数据评价还不完全或缺少,所以才要进行研究。但请雷教授注意,并没有雷教授所评价的ADS触发核反应堆的中子能量的核反应道,各种反应截面曲线都画不出来的问题。来自散裂的部分中子确实能量很高,我在前面已经给出了,散裂中子是要经过靶区的缓冲,使其能量降低以与反应堆耦合,所以不存在雷教授提出的在核反应堆内核反应道问题。需要研究的是缺少有关靶的核数据以及铅的数据,这也是为什么要建一个启明星2号,用铅做冷却剂来宏观检验铅及其它所需要的核数据。 关于经济性问题和烧不干净问题,已在本文的第(5)部分的费用/风险分析给出,就不再重复。 关于靶的沉积热的带出上面也已给出,就不再重复。雷教授提出的“国内提出来的固体流动靶,只要控制流动的机构出了一点问题,靶或者靶部件将被质子束融化甚至热爆,从而不可收拾”,这个问题太有点耸人听闻了,这把ADS控制设计者认为都是草包了,控制流动的机构出了问题,质子束还要继续出质子吗? (8) 雷教授提出的问题之后,又对“启明星1号”“启明星2号”项目还有一点非常令人费解: 即对于这个名称费解。我在本文的第(4)部分已经部分回答了雷教授的费解。另外雷教授还提出“全世界可以说只有另外一个,就是法国的零功率装置VENUS,”,也可能我孤陋寡闻,法国的零功率装置称为MASURCA(CEACadarache)。从1995年开始在其上面进行了ADS研究的MUSE计划。 我们在国际ADS研究交流会或国内外的科学杂志中发表的论文从来没有遇到雷教授所说的什么麻烦与混乱,IAEA还建议我们的启明星1号作为国际的基准,以供国际研究。 (9)关于雷教授的“启明星2号”的报道不能算是一次科学报道。”我不是记者,不懂什么是科学报道。但报道启明星2号实现了临界不知算不算研究进展,算不算科学报道。其次雷教授认为作为“以亚临界为工作目标的项目,实现临界的成就本身也有些令人费解。” 国际上研究ADS都是在临界反应堆上按照研究目标改造后先进行临界实验再进行次临界物理研究,包括法国的MUSE计划,作为我国ADS次临界铅冷却的反应堆,有许多未知知识,也必须先临界,有了基准,才好进一步对次临界特性研究,包括雷教授所关心的基础研究缺乏的核数据宏观检验问题,这是研究反应堆物理和宏观检验的基本知识,如果这一点还费解,那就是门外汉了。 (10)关于雷教授提出的“考虑到核工业长期地、系统地将片面的“科普”信息传播给大众,这一报道尤其不妥,令人不适。”这句话道是说到点子上了,长期来核工业确实没有进行长期地、系统地全面科普核能知识,因此就给那些诋毁核能的人士有了可乘之机,以似是而非的概念来蛊惑人。痛心呀,痛心。核能科普确实是需要重视的,我在各地讲学时经常举汽车的例子,反应堆在发展的几十年内出现问题死亡人数在两位数字,而全世界每年因车祸死亡人数是4-5位数字,造成多少个家庭不幸,有些一个家庭从而消亡,不但社会没有恐车症,在北京还要限制买车的数量,这是多么奇怪的现象。所以雷教授提出令人不适的应该是核工业者,你们的科普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应该全面的科普。 以上第一部分是对雷教授文章的目的看法,第二部分10点就是我对雷教授文章有关科学观点的看法。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