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仪控系统 根据中广核集团及中核集团网站介绍,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简称“DCS”)是核电站的“神经中枢”,其控制着核电站260多个系统、近万个设备的运行和各类工况处理过程,对于保证核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核电装备国产化最重要、最困难的部分之一。DCS分为核级与非核级两部分,其中非核级部分与常规作用与常规火电相似,主要用于系统的控制与监视,而核级部分不仅需要完成监视与控制的任务,还需具备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停堆和事故缓解等功能,对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要求极高。根据中广核官网介绍,核级DCS有两个重要的指标要求分别为拒动率和误动率,其中拒动率要求,在1000万次操作中,控制系统不能有一次拒绝操作,而误动率则是50年才允许出现不超过一次的误动,因此核级DCS制造要求极高。正是由于核级DCS制造要求如此之高,在2016年之前我国核级DCS一直依赖进口,对于我国核电建设安全性、经济性、项目建设进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016年4月与2016年11月中广核集团与中核集团的数字化仪控系统“和睦系统”与NicSys®8000N分别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独立工程审查,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国产化对于提高我国核电建设安全性、经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新华网报道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和睦系统”在技术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可以为每台核电机组节省约3亿元人民币的工程造价,长期来看有望为国内核电建设节约300亿元成本。根据京华时报道,2017年初,中广核集团首套“和睦系统”交付阳江5号使用,后续还将交付阳江6号及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 我们认为自主化数字化仪控系统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替代进口,有助提高我国核电安全性、经济性,并为以“华龙1号”为首的自主核电技术出口打下基础。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 核电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是反应堆一回路主要承压边界,根据新材料在线报道,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面积占到了整个一回路承压边界面积的80%。传热管的主要作用是将一回路的热量传递到二回路当中,由于蒸汽发生器换热管两侧压力不同,相同温度的水在一回路为液态,而在二回路为气态,从而即实现了蒸汽的产生又防止了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图8为蒸汽发生器构造示意。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对管材性能要求极高。由于在传热过程当中需要尽量提高传热效率,传热管厚度需要尽可能薄,根据新材料在线报道,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厚度不超过1.5mm,外径为12-22mm。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两侧压差有10Mpa,同时由于传热管二次侧流体流动会使得传热管发生微震,需要传热管具备抗压与抗震能力;一次侧流体具有高放射性,要求传热管具备较强的防辐射性能;蒸汽发生器属于核电站核心设备,要求具有60年的使用寿命,作为蒸汽发生器核心部件之一,传热管亦需保持稳定工作60年。正是由于以上诸多要求限制,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制造要求极高,目前仅少数国家掌握该项技术。 根据核能研究展望NPRV微信公众号报道,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管材的材料主要包括:304、316L不锈钢、INCONEL 600MA、600TT、INCONEL 800Mod、INCONEL 690TT,材料的主要成分如表6所示。由于Inconel 690合金具有优异抗多种水性介质和高温气氛侵蚀的能力,目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蒸汽发生器换热管材料。 防城港核电一期采用了宝银特钢生产的690合金U形传热管,从而结束了国内核电在该领域的进口依赖,此前全球仅有法国的Valinox、日本的Sumitomo和瑞典的Sandrik三家公司能够生产690合金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目前国内厂商宝银特钢以及久立特材均具备蒸汽发生器690合金U形传热管制造能力,我们认为后续国内新建核电站将大概率采用国产690合金U形传热管。 趋势四: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将补齐 核燃料闭式循环是国策。乏燃料又称辐照核燃料,指的是在反应堆内燃烧过的核燃料,具有一定较高放射性。目前对于乏燃料的普遍处理做法是先在乏燃料水池中存储5-10年,然后等待进一步处理。我国既定的的核燃料处理路线是闭式循环路线,即需要对乏燃料进行分离回收利用,对于提取出的可用物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形成MOX燃料继续使用,而对于分离出的高放射性废物进行深地质层处理。图9为核燃料闭式循环示意图。 目前国内乏燃料处理能力稀缺,面临持续增长乏燃料卸出量,后端短板亟待补齐。根据《中国能源报》相关数据,单台1GW机组每年卸出反应堆乏燃料为18.8吨,届时2020年,我们预计国内在运行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1.15GW,当年乏燃料卸出量将高达962吨。结合我国核电站投入运行的时间来看,我们预计截至2016年底过国内累计卸出乏燃料量约为4000吨左右。图10为2010-2022年国内乏燃料卸出量预测情况。 目前我国后处理能力单薄,只有404厂具有一处中试厂能够进行乏燃料处理,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中试厂每年处理乏燃料量不足100吨,乏燃料主要的存储方式还是在堆贮存。2015年6月30日,中核集团与阿海珐集团签署《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阿海珐集团关于后处理/再循环工厂项目合同商务谈判工作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此外据中国核电信息网报道,2015年9月,中核集团宣布由其负责建设,法国阿海珐集团承担总体技术责任的中国核循环项目将在2020年开工。近期于2017年2月21日,中核集团又与新阿海珐集团签订核燃料循环全产业链合作框架协议,切实推动我国后处理大厂建设。我们认为随着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大厂的开工建设,将带动乏燃料处理相关产业快速增长。 中子吸收材料与乏燃料处理设备是上游刚需,一旦乏燃料处理产业启动,将率先受益。中子吸收材料主要用于吸收乏燃料衰变所释放的中子,由于在乏燃料贮存、运输、处理、储存过程中均会发生衰变,因此在乏燃料处理的过程当中均会用到中子吸收材料,未来新建核电站所建设的乏燃料水池、运输核废料所用到的运输罐、储存核废料所用到的储存罐都会新增中子吸收材料需求。乏燃料处理设备专用性较强,而且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如果乏燃料处理市场启动,乏燃料处理设备市场将实现从0到1的突破。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