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总医院作为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培训基地、救援分队、救援技术支持分中心,在我国核应急医学救治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记者近日专访了核工业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王少雄,谈我国的核应急医学救治工作。 记者(以下简称“记”):如何理解开展核应急医学救治能力建设的意义? 王少雄(以下简称“王”):开展核应急医学救治能力建设不仅必要,而且紧迫。首先,随着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核应急医学救治作为核应急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力和水平必须跟上行业发展。其次,核应急医学救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核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不良后果,是核应急的最后一道防线。第三,这是我国确保核设施安全,体现国家核应急处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第四,加强核应急医学救治,体现了“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原则。第五,反向追溯研究核应急医学救治病人人体效应和效果有利于促进核技术发展。 记:作为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治体系的重要参与单位,核工业总医院有怎样的角色定位,发挥了哪些作用? 王:2014年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发出《关于设立首批国家核应急专业技术支持中心和救援分队及培训基地的通知》,批准在核工业总医院设立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技术支持分中心、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及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临床培训基地。 目前,我国核工业形成了以核工业总医院为龙头,以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核工业四一七医院、核工业四一九医院为区域核心,以核设施运营企业职工医院为前沿的核应急医学救援体系,分布于华东、西南、西北、华南等地区,初步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的救治网络,初步具备了基本的核应急准备及响应能力。 长期以来,核总医院充分利用医院学科优势、整合资源,逐步建立起与基础医疗、涉核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积极兼容的核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作为核事故医学应急三级医疗救援体系中的第三级医疗机构,核总医院在人员结构、科研能力、设备配备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均有较强实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另外,我们高度重视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核应急医学救援培训是核总医院的特色和品牌,我们连续12期成功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核与辐射损伤医学应急演练与临床实践》,为国家培养核应急医学人才1000余人次;成功举办2010、2013、2015年中美核应急技术交流研讨会;根据国家及地方的需求,提供核应急医学支持服务,尤其是根据国家应急办的指派,积极参与国家核应急培训工作。此外,为体现常备不懈的核应急原则,核总医院积极开展核应急演练,定期与地方政府、军队及各核设施营运单位开展相关科目的联合演练工作。 记:针对核应急医学救治的现存问题,有哪些建议和解决办法? 王:针对核应急医学救治的现状,呼吁国家提高重视程度,增加资金投入。通过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进一步改善培训条件,确保医学救援人员临床救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提升核应急医学救援基础研究水平。加强核事故医学应急科研资金和人员的配备,为核事故医学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培训管理,培训范围覆盖到所有的放射医学和重症医学学科,实现培训手段智能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和专家人才培养力度,确保专业人员储备。 提升核事故医学应急临床救治能力,加强软硬件的基础建设。核应急医学救援的准备工作既要关注机动性、灵活性等院前救援能力,也必须具备院内救治能力。两者必须同步协调发展、互为支持、相互支撑、互相匹配。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