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聚焦丨网传中核集团子公司混改拟引入大唐和华能等国企 可能性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7-5-8 11:01    来自: 新浪财经

昨日,新浪财经刊载新闻称“中核集团子公司混改据称拟引入中广核、国电投、中核建、大唐和华能”。全文如下:

据彭博报道,知情人士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即中核集团)的子公司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计划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步先增资引入中广核,国电投,中核建,大唐,华能等国有涉核企业集团。

知情人士称,中核集团拟持股67%,其他33%。目前已经与部分企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知情人士称,第二步计划再引入非国有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完成后,中核集团持股51%,其他国有股东持股25%,非国有股东15%,员工持股9%。

知情人士称,该计划仍有待最终批复,可能存在变数。

中核的改革是中国第二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之一。中核集团未立即予以置评;中广核、国电投、中核建、大唐、华能未回复彭博寻求置评的电子邮件。国资委与发改委未立即回复彭博寻求置评的传真。上述人士不愿具名,因信息未公开。

各位看官有没有觉得这条消息套路无比眼熟?网传炒热点必备三大关键词——“新浪、彭博、知情人士”。截止日前,各方相关人士并没有就此事做出回应,但是华能、大唐围攻核电三强由来已久,核电牌照准入门槛也十分明确,那么该消息实现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电力君将两篇文章分享如下:

核电变局

导语:以华能、大唐为首的发电企业正强势围攻传统核电三强,不容小觑。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

ID|energymagazine

作者|王晓云

岁末年初,雪后初霁,偏居胶东半岛的荣成愈发清冷。这个多年来依靠海产捕捞、被誉为“中国大天鹅之乡”的山东小城,如今却承担着中国发展四代核电的先锋使命。

2016年12月29日,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高温堆示范工程在石岛湾核电厂区完成了主控室模拟盘的上电工作,标志着该示范工程主控室正式投用。

与《能源》记者2015年3月拜访不同的是,此刻的石岛湾核电站厂区,两座核反应堆厂房已悄然成型,110kV倒送电工作也于不久前顺利完成。不远处的CAP1400厂区,2台压水堆核电机组准备就绪,静待核准开工。

作为华能集团十年前布局的重点建设工程,这里被誉为五大发电领头羊进军核电的“主战场”。华能希望通过上述项目,尽快加入核电商业电站运营者的行列。

与此同时,800公里外的北京,大唐集团董事长陈进行与和中广核集团总经理张善明正在为福建宁德第二核电公司揭牌。资料显示,此次宁德二期项目,大唐核电出资4700万元,占比47%;中广核出资4300万元,占比43%。

有舆论分析,作为目前尚未取得核电业主资质的发电企业,大唐此次通过相对控股的方式事实控制了该核电项目。

随着三大核电集团“三分天下”格局的确立,核电领域被拉开差距的其它发电集团俨然不甘落寞,发起了新一轮的核电攻略。

日本福岛核事故5年后,中国核企发生了怎样的变局?三家守局者如何缔造属于自己的核电王国?一批虎视眈眈的 “新业主”又能否打破这一现状?

发电集团破局

作为发电集团对核电的最早布局者,华能的步伐愈发清晰。

“高温气冷堆将成为我国未来核电和工艺热应用的一个重要堆型。随着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断完善,除了独特的固有安全特性外,在高效率、高负荷因子和低造价、低发电成本等方面,高温堆也将充分展现其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山东石岛湾核电公司总工程师龚兵介绍。

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该项目由中国华能集团牵头,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清华大学、清华控股共同承担该项目的科研、设计和工程建设。

据悉,按照计划,高温堆示范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实现并网发电。由于东南亚、中东甚至欧洲的众多国家,包括国内的一些潜在客户,都对高温堆在核能发电、海水淡化、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有着浓厚的兴趣,华能已经着手了相关合作的洽谈。

“高温堆的经济性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焦点,但我始终对它的发展有信心。”在1月13日的“核能集中供热技术落地推广会”上,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核能分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迎苏在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如上表示。

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始建于2005年12月30日,是华能集团为发展核电产业而专门成立的一个子公司,也是五大发电集团中最先成立的核电部门。

作为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的原总经理,王迎苏曾被誉为华能核电板块的领军人物。而在其履任前,曾在国家电监会、国家电力公司核电办等部门任要职。

2004年,在王迎苏低调就任华能核电办公室主任后,便积极联手清华大学、中核集团等推进高温气冷堆、昌江核电、霞浦核电等工程前期工作。

“对于核电站,发电集团都希望自己能够控股建设,华能也不例外。”王迎苏说,“只不过作为后进入者,发电集团只能先通过厂址来换股权。”

如王迎苏所言,华能率先于2009年在海南昌江与中核集团投资建设电站。但按照当时华能与中核签订的协议,只有在昌江核电的后续工程中(即3、4号机组),华能才能实现相对控股。

“不过这只是一个投资协议,你能不能建设,还要看工程所报的项目建设书,国务院是否能够一锤定音。项目建设书中的项目建设方,股比怎么分配,是国家来最后确定的。”王迎苏坦言。

华能、中核建联手布局四代高温堆的同时,大唐也加速联姻中广核,为新进核电业主的晋级之路铺路搭桥。而最先突破的正是宁德项目。

2006年大唐发电与中广核按49%:51%的比例出资设立了宁德核电有限公司。该项目在四年后开工建设,其1、2号机组已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投产发电。前不久,宁德二期项目揭牌,主要企业的股比情况也浮出水面,大唐出资4700万元,占比47%;中广核出资4300万元,占比43%。

针对有分析指出,此次事件意味大唐通过相对控股的方式事实控制了宁德二期项目,王迎苏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宁德二期揭牌只能说明大唐具备了报送项目建设书的条件,如果国务院批准,那么大唐就有了这个资质,控股权就有了;如果没批,只能代表是企业间的一个运作,还需按照国家要求重新调整股比。”

事实上,国家能源局和相关部门对核电业主资质有着严格要求,目前国内仅有三家企业获得备受认可的控股资质,分别是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以及国家电投集团。

“像华能、大唐这样的企业,即便缺少资金和实力,因为拥有一块良好的选址,也会成为参股建设核电站的砝码。”相关人士向记者分析,“因为有了稀缺的厂址,华能、大唐才有机会以此为条件,成为参股的业主单位。

公开资料显示,除已参股的宁德核电,由大唐主导或参与开发的多个核电厂址均已列入《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与中核集团合作开发的辽宁徐大堡核电一期工程(2台125万千瓦)已取得国家“路条”,静待核准开工;其余辽宁庄河南尖厂址、广东阳江福湖岭厂址、江西吉安何魁厂址、湖北钟祥船湾厂址、浙江宁波金七门厂址、温州苍南霞关厂址等也已纳入重点论证厂址目录。

 

此外,五大发电集团中的华电与国电,相比布局迅速的华能与大唐而言,步伐则稍显谨慎。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华电参股的核电项目仅有福清39%的持股比例,而国电也仅仅参股了漳州项目及中核集团的小堆项目。

“对于发电集团而言,虽一直想把核电作为突破口,但是短期内看不到国家放开控股资质的希望。因此,参股核电项目、掌握厂址资源、加强资质储备、实现控股开发的战略,成为了他们当前主要的发展模式。”川财证券分析师王磊向《能源》记者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历经反复讨论、酝酿长达八年之久的《核电管理条例》(送审稿)已于日前对外公开征求意见。而条例不仅提出了鼓励核电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还首次明确了核电项目投资主体的准入条件。

“《核电管理条例》正式出台后,上述发电企业有望成为新一批的核电业主。”核电专家、原中核集团科技委常委张禄庆向《能源》记者分析,“但在十三五期间,整个核电业主的形势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十年的时间足以让后起之秀成长,关键看他们怎么布局。”

守局暗战

1月16日,在国家电投集团举行的2017年工作会议上,该公司总经理孟振平透露, 2016年公司全年实现利润132.1亿元,净利润达87.6亿元,位居五大发电之首。

“过去这一年,由于煤炭涨价、新能源价格下调等因素,对我们整个利润的影响是100个亿。”孟振平坦言,“但剔除电价下降、煤价上涨因素,实现利润同比增长67.6%。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占利润净一半以上,这就是我们的结构优势” 

2016年,是原中电投与国核技重组后的第一个完整工作年,其整合进展与成绩无疑备受关注。与此同时,《能源》记者注意到,核电一词仍旧是该公司工作会汇报的重点。

“海阳的主泵很壮观,调试运行时,我把手放在相关设备上,一点震动都没有。”在上述工作会中,监事会主席熊维平特别提及在海阳核电参观的切身感受。

而就在该会议召开前的一个月,全球首台AP1000核电机组——浙江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于2016年12月15日正式进入性能测试的最后阶段,完成该机组在装料前的最后一项工作。拖期3年有余的全球首台AP1000核电机组终于即将并网发电。

此前,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中唯一的核电运营商,中电投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时继承了原国家电力公司所有核电资产,包括多个内陆和沿海厂址资源,成为继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之外,国内第三张核电运营牌照的拥有者。但相较于中核和中广核,中电投无论在核电装机规模还是运营经验方面都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国核技作为国家引进的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受让方和国产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1700的牵头实施单位和重大专项示范工程的实施主体,拥有较强的核电设计研发能力。但是,有技术而无资质成为其发展瓶颈。

正如有分析指出:重组前,一家企业有核电业务资质和项目,一家企业有核电技术。两家的重组,实际上是国家用最快捷、最经济的方式打通了三代核电自主化技术的产业链。

2015年7月15日,国家电投召开成立大会,标志着一家资产达到7000亿的能源领域新巨头诞生。与此同时,中核、中广核、国家电投“三分天下”的核电格局就此形成。

“重组效应不断放大,改革红利正在凸显,此次重组是被看好的互补式联姻。”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分析。

然而,也应看到,AP1000快速建设的优势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号称全寿期免维修的核岛主设备主泵也应设计问题一改再改,在严重拖期、难产的影响下,后续工程的审批也明显受到了影响。

相比重组后的国家电投,另一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两位业主方中核与中广核的竞争与合作也颇具看点。

就在国家电投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的当天,核电领域的“巨无霸”——中核集团的年度工作会议已悄然落幕。告别了7年的孙勤主政时代,中核也迎来了新一任掌舵者王寿君。

2009年临危受命执掌中核,到2016年12月到龄退休,孙勤在中核的七年生涯,也是该企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

孙勤任职期间,中核旗下核电资产继续壮大,中核所属秦山、田湾、福清、昌江、三门五大核电基地不断有新的核电机组开工或投产,此外,徐大堡、漳州、沧州等新核电基地也在紧张进行前期筹备工作。截止目前,中核旗下共有16台机组投运,9台机组在建。

“孙勤在任期间最大的功绩便是华龙一号,作为重要的推动者,他功不可没。”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核电从业者向《能源》记者分析。

然而也应看到,在与中广核就“华龙一号”技术的融合过程中,虽然核心的堆芯技术方案最终选取了中核的177堆芯,但双方在安全系统差异上的分歧至今未能弥合。

2016年3月,以技术融合为使命的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根据定位,华龙公司将致力于持续融合与发展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统一管理并实施华龙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相关资产在国内外的经营,推动华龙一号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力品牌。

“华龙公司主要是做核岛部分。在核岛方面,我们希望给出一个统一、完整的技术方案。先由华龙公司做初步设计,待试验验证全部完成后,华龙公司将这个技术提供给两大集团做选择,再由他们完成详细的施工设计方案,做完之后再去采购设备。”华龙公司董事长邹勇平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对于双方的差异,我们希望技术上能做一个客观的评价,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走出去’、真正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在专利上不会让别人对我们有所质疑的技术方案。”

然而,据记者了解,华龙公司虽成立将近一年,却并未如预期那样,在两家巨头的技术融合中发挥实质性作用。不过,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华龙一号”这张核电名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2下一页
上一篇:俄罗斯加速制造破冰船反应堆下一篇:美国在核电方面的全球影响力正在让渡给俄罗斯和中国

推荐阅读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8月22日,中核二三召开干部任职宣布大会,公司党委书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8月1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山东海阳辛安核电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2024年8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宋克祥任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8月12日,“廉洁南昌”发布消息称,中国广核新能源控
精彩图片
  •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