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在4月27日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指出,未来中英两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将集中于三个重点领域:第一是在新建项目、核废物处理以及核反应堆退役等领域;第二,在英国新建核能项目中,许多英国企业已经同中国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核能项目供应链方面进一步加深洽谈与合作;第三,双方未来还将在第三方市场展开更多合作,更多地推动民用核能项目的发展。 智升科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中英之间合作的领域将非常大,再借着中英之间黄金十年的开始,现在中英核能企业的合作恰逢其时。两个产业链的对接在这样的黄金时刻下,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前景。” 但毋庸讳言的是,中英核能合作蓝海的背后,也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欣克利角C等三个工程均由中方联合体(中广核和中核)同法国电力公司EDF合资,采用股份制方式。第一个项目欣克利C,中方只是以提供资金的方式参与,具有“乘船出海”的特点,仅是为后面的布拉德维尔B的“造船出海",创造条件。 欣克利角C核电站采用的是法国核电EPR技术,中国强大的设备制造能力并不等同于能够转化为英国的订单。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核能分会副会长田力在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英国目前开工的新建核电站项目中,中国供应商企业取得定单不会太多,大多已被法、英企业占了。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计划部原副总工温鸿钧则告诉《能源》记者:“现在都在提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是中国和英国的合作,这个说法并不确切,该项目原是法国EDF全面负责建设、经营,卖电给英国,是英法合作项目。由于法国EDF遇到资金困难,搞不下去了,这时由中国出资,帮助法国解决筹资困难,所以该项目实际是法国主导,中法合资,在英国建设的三个合作项目”,“项目受法国控制,中国帮助法国解决资金。中国企业出的钱很多,但资金能否回收,效益能否获得,还存在较大风险。”温鸿钧补充道。 华龙一号进入布拉德维尔B项目的前提是通过评审,但评审的结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温鸿钧忧虑地说,对于“华龙一号”的GDA审查,需要5年多,英国公众对中国技术的不信任很严重。布拉德威尔B核电项目,采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何时真正落地,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最令温鸿钧担心的是“华龙一号”的知识产权问题,“在GDA审查中,采用与法国人合作的方式,会不会影响到知识产权?GDA审查应由我们自己独立完成,自主设计,应该有自信。” 另一方面,欣克利角C项目固定价总投资180亿英鎊,加上建设期间利息,高达250亿英镑以上,数额巨大,而英、法商定的执行电价(92.5英镑/MWh、35年、随通胀率浮动),尚有争议,特别是随通胀率浮动问题,英国公众反映强烈。执行电价能否保证投资和利润的回收,存在重大风险。媒体有专家评论说,对法国可能是旱涝保收;对英国,电价补贴将成沉重负担;对中国,巨额投資可能打水漂,当冤大头。对此中国核企应高度重视。 最后,中国核企还需要花时间去理解中英两国市场商业运作方式的差异。朱利安在4月27日的群访中表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大挑战是国际项目经验不足,这将是打入新市场的壁垒”。 中英联手开拓国际市场 英国核能产业的对外依赖度正在不断增加,但英国企业并不会坐以待毙,它们希望借助中国企业的力量重新开拓国际核能市场。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也有类似的想法:以英国市场为切入口和发展平台,实现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落地,进而向第三方市场扩展。 3月1日,中英供应链合作研讨会在伦敦召开 保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英企业的合作对中国企业更高效进入英国市场意义重大,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投资英国核供应链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施企业并购重组等。这还将实现其在本土及第三方国家市场的合作发展,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英国核能方面的发言人已多次在不同场合释放善意称,英国希望与中国联手,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国家。利用中国强大的投资能力,与英国企业的优势形成合势,在世界其他需要发展核电的国家开发核电市场。 在4月27~29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办的第十二届核电展上,英国国际贸易部组织并带领了由10余家英国核能企业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并参展。中英双方联手进入第三方市场则是此次英国代表团参展的重要目的之一。 莫特麦克唐纳咨询有限公司电力董事汪爱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英两国企业在第三方市场进行核电项目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英国的许多核电企业都是国际性的,在英联邦范围内,有许多国家、地区采用的技术规范、合同范本、环保监管条例等都是沿袭英国的习惯,因此中英双方合作在第三方拓展市场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温鸿钧对《能源》记者表示:“如果我们的‘华龙一号’技术能够在布拉德韦尔B项目顺利实施并建成,我们的公司和英国公司一起到第三方国家去开发市场,也许有可能”。但温鸿钧对中英在国际市场的合作也表达了谨慎态度,他说:“因成本太高,难于承受,市场狹小。另外、随着煤电和老核电(气冷堆)的淘汰,英国能源电力供应紧张,需要核电,但英国把重建英国核工业的重点放在建设小型堆(SMR)上。英国要实现能源供需的基本平衡,并有序出口,英国核工业界要重建英国自己的核工业,技术方向大多看好发展建设小型模块堆SMR。”中英合作向第三方核电市场开发,在技术方向上,尚需磨合协调。 不过,中国核电企业对此仍然十分乐观。中核集团此前已与英国国家核实验室(NNL)共同建立了中英核联合研发与创新中心,这是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共同建设的第一个核领域联合研发中心。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俞培根近日在一次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和英国在核能方面的合作是面向科研、技术、核工业全产业链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在英国市场,我们重点研究的是小型堆和核燃料后处理等项目。”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