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美国连放三个信号,全部指向核电—— 第一个信号来自税收领域,是在6月20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两党核能税法案》,在未来十年内,新核电站将获得更大的税收优惠,而业内人士指出,税收将推动小型、经济型核电站的快速发展。 第二个信号来自能源部长里克·佩里,6月27日,他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将在发展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推进核能发电。 第三个信号则来自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29日,他表示,要重振和扩大核能部门……并找到复兴这一关键能源的新方法。 美国总统特朗普(左)和能源部长里克.佩里(右) 之所以说复兴,是因为美国的核电曾在上世纪70~90年代经历了快速发展,在1990年之后开始放缓,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维持在18%~21%。据统计,美国核电机最出现在1990年,为112台。但由于全球核电安全问题频发,加上美国页岩气革命影响,成本偏高的核电机组开始减少。当前,全美共有99台在运核电机组。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发展核电的原因,不仅是要利用核电,更是要出口核电技术,和中俄等国家展开竞争。按照里克·佩里接受英国媒体的表述,美国之所以发展核电,是需要确保自身在技术上和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不这么做,那么中国和俄罗斯将填补进来。 众所周知,中国当前正大力发展“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并希望以此为基础,开展核电标准化示范,健全一套自主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支撑我国核电技术和装备走出去。 美国此时喊出“重振核电”的口号,在技术方面或许会给中国的核电技术出口造成一定压力。众所周知,美国在核电技术方面研发较早,并开发了数种领先的机型技术,如唯一商运的三代技术沸水堆方向的ABWR、“三代+”技术ESBWR以及西屋电气采用的AP1000等。除了第三代核电技术,美国能源部当前正联合多个国家,发起研究第四代核电技术。 不难看出,美国始终走的是“技术”路线,这种优势或许是“华龙一号”等其他机型无法比拟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成本和落地也是核电能否顺利出口的重要条件,但现在,美国在这两方面并不存在明显优势: 首先,大型电站受成本影响。 这是被媒体普遍质疑的一个问题。不久前,西屋电气旗下的AP1000核电项目,涉及吊装设施多、且吊装距离远、高度高,导致施工还需要配置大型吊车、多组液压平板运输车、专用大件道路和吊装T台,导致额外成本增加、拖期严重,让西屋电气不得不支付承诺的大额超支费用,并成为西屋电气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小型核电短期很难推动。 一直以来,美国公众对支持率较高,这无疑是核电在美国顺利落地的重要条件。但是,此前的核电基本上是大型电站,远离居民区,而如果要按照美国能源部的设想,未来发展小量级、经济型的核电站,原本的落地优势或许就会减少。一位业内专家认为,在城市附近安装小堆电站,能否公众接受存在疑问,因此,小型化、模块化的小堆在有些方面短期内或很难推动。 美国在运商业核电站分布情况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