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弃核政策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还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未来政府换届并不排除政策反转的可能。 继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之后,韩国也走上了脱核的道路。6月19日,韩国古里核电站1号机组停止运转。 韩国总统文在寅当天表示,全面取消正在准备的新核电站建设计划,不再延长核电站的设计寿命。政府将重新研讨核电站政策,废除以核电站为主的发电政策,走向“脱核电”时代。 曾经“拥核”的韩国 韩国作为较早使用且已成为世界主要核电技术的国家之一,决心放弃核电,让业内感到意外。 韩国是一个领土面积有限的半岛国家,自然资源稀缺,97%的能源依靠进口。世界核协会的资料指出,1990~2006年,韩国的电力需求每年增速超过9%,之后才下降到2.8%以下;2011年,韩国为进口能源支出了1700亿美元,占该国进口额的1/3;2012年,韩国的人均电力消耗为9600千瓦时/年,是1980年的11倍还多。 在如此紧迫且激增的电力市场需求压力下,韩国曾长期维持“拥核”政策。韩国核能研究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韩国与美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协定,派出大量的人员到美国接受核能研究方面的培训,由此奠定了核能研究的基础。1977年,古里核电站1号机组建成,1978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成为韩国第一台商业化核电机组。 如下表所示,2015年,韩国电力总产量为549太瓦时,煤炭为236太瓦时,核电为165太瓦时,天然气为118太瓦时,石油为16.5太瓦时,水力发电为6太瓦时,风能和太阳能为3.8太瓦时。 2015年底,韩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为98.8GW,其中煤炭28.55GW,天然气30.4GW,核能21.7GW,石油4.1GW,水力及其他可再生能源14.0GW。核能以22%的装机总量在2016年提供了31%的电力。 受美国三哩岛和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影响,欧美国家在核电道路上多少都有过走走停停的经历,但韩国对核电的态度从未扭转,核电建设也不曾间断,并且在研发、生产、建设等环节力求自主化,并提出2030年国内59%的电力将来源于核电和成为世界第三大核反应堆出口国的目标。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